之前被他找的寫文章上報紙的幾個人,現在一見到他,臉上都是和煦的笑容。
是啊,自古青史留名得又能有幾個,而且都還是人死道消之后的事情了。
自己寫的文章,能被一百多萬人看到,再經過百姓口口相傳,幾乎就是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你,這樣的誘惑,可一點也不比青史留名小。
甚至連他都有些心動了。
百官們也紛紛真心夸贊。
“這個報刊好,有利于團結民心。”
“若是朝中有什么大的政策改革,也能用報紙很好的引導輿論,更是有助于一方安定。”
“也有助于文學風氣的形成,現在好多人都在討論報紙上面的定國賦”
看到了效果之后,大家對報刊的事情更加上心了。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越來越多有名望的人,都愿意通過報紙刊登自己的文章和見解。
城靜楓和宰弘濟兩人一起把關了第二次稿件的內容。
這一次主要還是偏向歌頌盛世,建立權威性。
通過有名的大儒,有實踐性可能的干貨,還有已經實現的成就等等方面,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一個高大的形象。
報刊上內容就是權威的,肯定是對大家有益且真的很有用的。
權威的建立,能吸引更多的人買報紙,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投稿,一起建設出更好的內容。
僅僅兩次,發行報刊,不僅將國庫起初投資的銀錢全部收了回來,更是成功的建立起了前所有為的威信。
報紙上有國家新的發展動向,報紙上有全天下發生的大事,報紙上也有大儒的文章,報紙上也有各種工具原理的介紹。
對于百姓們來說,就像是從一個封閉的小區域,一下子通過報紙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大世界。
每周都有新鮮的事情沖擊,每每都能引起很多的討論,在討論和爭辯平息了差不多一兩天之后,新一輪的報刊就又要發行了。
若是你沒有看過,或者是沒有了解過報紙上的內容,可能別人在說什么東西,都完全聽不懂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等城靜楓定下的以環保為主題的第三期報刊發行的時候,銷量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是第一次確定主題的報刊。
不管是哪一個板塊,刊登的全都是與農事有關的內容和文章。
農業板塊干旱的元兇是誰干旱的發生與水土流失的關系
標題加黑加粗,在一種正常大小的字體中,顯得尤為突出。
不管買報紙是為了看哪一個部分的內容,幾乎都被這標題吸引了。
干旱居然還有元兇
難道不是老天爺不下雨嗎
還有人能操控天災
帶著這樣的疑問,不少人拿到報紙之后,第一時間就開始閱讀相關內容。
往下讀了幾行之后,總有種隱隱的熟悉感。
往后一翻,看見署名是城靜楓,頓時明白了這種熟悉感的來源。
這不就是那種跟著學自然科學一樣的感受嗎
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不敢置信,多讀幾遍之后若有所思,再觀察生活,仔仔細細的學個好幾遍,最后醍醐灌頂。
“雖然現在覺得不敢相信,但是以后多看幾遍,肯定會感覺越來越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