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衛洵短暫思索后,忽然道
母蜂能傳遞的,是只有魔蜂蜜,還是在子蜂肚容量內的,都可以轉移
小翠愣了一下,但它很快道是只要在子蜂肚容量內的都能轉移
那就讓它都轉移了吧
衛洵淡淡道,小翠服從命令,很快的這條從母蜂到寄生子峰,再從寄生子峰到小翠的運輸路線再次動了起來。
而衛洵也到了海螺溝底,和四千多米海拔往上的黑石山不同,海螺溝足有一千多米深,溝底在海拔三千米左右。衛洵很明顯能感到呼吸順暢多了,周圍的溫度稍有提升。西藏有許多此類深溝峽谷,通常它們里面都是植被繁茂,環境較高原之上更溫和,生存著各種野生動物。
但葛巴拉海螺溝底部卻不同,它雖然也寬闊如峽谷,但卻荒涼死寂,除了散落的黑石與各種牛羊角,骨骸外,沒有任何生物存活的跡象。
衛洵先去看了惡鬼之蟲們失去方向,原地打轉的地方。發現那里是一處向巖壁內部凹陷進去的石裂縫,外面是處向外延伸的石面,像處天然生成的石質平臺。而這平臺上也有許多細小骨骼,卻更像是蜥蜴,蛇類等生物的遺骨,而不是牛羊等大型生物。
看來是這塊石質平臺角度好,墜落下來的野生動物不會落到這上面。但吸引動物跳崖的東西也該是在這里,否則不會引來蛇與蜥蜴。
站到石平臺上,衛洵仍然沒有什么特殊感覺。這往內凹陷的裂縫窄而深,只能容得下一條手臂。但沒弄清里面到底有什么東西前,衛洵是不可能傻子般把手臂伸進去的。
他召出了螳螂三號。
螳螂一號,二號和三號在之前全受到惡魔虛影的影響,變得更傾向于迷幻輔助類,唯有螳螂三號被衛洵喂了根雪豹毛,又恢復成了原本的攻擊型。
果然,在螳螂三號進入石裂縫后沒多久,它就跟別的生物打起來了。石縫太窄,螳螂三號太壯,在里面也是不能轉身,遇敵只能進不好退。
但正常的動物哪怕再兇,又哪能干的過魔蟲呢。在降維打擊下,不一會戰斗就結束了。窸窸窣窣聲音從石縫中傳來,螳螂三號先是用兩條后肢推出了只巴掌大的黑蝎尸體,緊接著又推出了一條甲殼青紅帶黑紋的大蜈蚣。
最后它像蜣螂滾糞球似的,用兩條后腿將一個指甲蓋大的,錐形的灰白色物件滾了出來。衛洵定睛一看,發現這是枚極小的奇怪海螺化石。
地質學家曾在青藏高原發現過許多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如鸚鵡螺,三葉蟲,百孔蟲等等,因此推測在很久以前青藏高原曾是汪洋大海,后來因地殼運動才逐漸變為高山。
因此在青藏高原發現海螺化石,算是件正常的事情。
但不正常的是,衛洵的考古專家稱號在看到這枚海螺后,直接標出了幾句話。
葛巴拉的海螺,相傳一旦拔出后詛咒將出現,魔鬼海會掀起巨浪吞噬大地,將世界淹沒在水下。
詛咒魔鬼海將世界淹沒在水下
衛洵倒是不信有什么詛咒會強大到淹沒世界,而且這海螺已經被螳螂三號了,再想什么詛咒也晚了。
只是考古專家會有提示,說明這石縫里正是處遺跡。一不做二不休,衛洵干脆讓螳螂三號把石縫里的東西全都運了出來,果然又在里面發現了一尊很小的黑石雕像,遺跡六個指甲蓋大的,堆疊在一起的圓形金片,或者說是金盤。
隨著考古專家接連給出的提示,衛洵明白了。
原來他手上這枚小的海螺化石根本不是葛巴拉的海螺,而是仿照的祭祀用品,真正的葛巴拉海螺在魔鬼海里,有人頭大,據說是佛祖用來堵住惡魔封印缺口的鑰匙。
傳說中吞噬世界的魔鬼海便是色林錯,他們此行的第三個景點,藏語意思是威光映復的魔鬼湖,然而當地牧民一般稱它為魔鬼海,吞噬海。
色林錯是咸水湖,牲畜喝了要生病,人也無法飲用。但它被冠以魔鬼之稱的原因,是這片湖一直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