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姜考,他本來應該變成獫狁的俘虜,然后被賣到歸城這里來被軟禁,最終成為了東夷手里一張人質牌。這張牌的效果大小不好說,至少夠的上是一張政治籌碼。而現在,這個本來只能被關押起來無所事事的囚徒卻引發了一場本來不應該發生的劇情。
而且,這幾乎是改變整個營丘之戰發展的大事。
結合現實和游戲,可以推測如果這次姜考計劃成功,那確實有極大可能改變整個事態發展,甚至能夠直接將戰爭消弭于無形之中。哪怕姜考的計劃失敗,營丘那邊也必然可以更好更周全的做好戰爭準備,可以贏的更輕松一些。
可是有一個奇妙的疑問。為什么在游戲里,東夷被擊退了
最初的時候,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問的。無非是營丘這邊將士用命,不畏犧牲,敵人太過于輕敵等等等等的理由。從地球歷史上可以看到無數以弱勝強以寡擊眾取得勝利的戰例。更別說這次還是攻城戰。攻城戰本來就很難打,打成什么樣子都不值得奇怪。
另外,這次東夷一方的組織者似乎是一個大巫。換成地球那就差不多等于宗教領袖,宗教領袖和軍事天才之間并沒什么必然聯系,縱然組織起優勢兵力,但不懂得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在常理之內。
以上,大概就是地球人對于這種事情的典型看法了。
但是在大木說了一聲“絕對不要”后,張成忍不住想到了另外一方面問題。
那就是這個世界遠沒有看上去的那么簡單。他在這個世界生活了這么久,已經清楚的明白這是一個什么世界。換成游戲里的說法,這是一個諸神可以在大地上肆意行走的神話年代。
夏室建立,家天下,背后是神祇的因素。成湯推翻夏室,背后是神祇的支持。周室取代殷商,背后也是諸神的幫助。周室衰落,背后也是神祇的因素。如今犬戎入侵,殺周天子,這背后同樣是因為神祇的因素。
昆吾大夫能憑昆吾城堅守,然后又得到諸侯的冊封。表面上看起來,這是靠著他自己的努力以及部下包括張成的幫助。畢竟他先后幾次擊敗犬戎兵馬,攻占沼澤的玉石礦,又奪取了九夷之師的宗卷,憑一個大夫的身份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功績。但這背后同樣有祝融的支持。祝融先是在大規模祭祀中直接將張成推薦給了昆吾大夫。當那個不死生物地下城出現的時候,祝融直接警告在外面打仗的昆吾大夫。雖然張成不知道其他,但想也知道祝融肯定平時都會給昆吾大夫眾多支持,也是他敢于常常率軍離開昆吾城主動出擊的底氣和保障。從某個角度來說,祝融才是昆吾大夫最大的靠山和推手。
諸神的影響力簡直可以說無所不在。隨便一個稍微大一點的事情,背后都能找到神祇的因素。
那么,這場進攻營丘的戰爭,背后有沒有神祇的因素呢
巫青可是東君的巫覡啊。雖然他不是神裔,但他是大巫。大巫哪怕不是親兒子,至少也是干兒子。很難想象東君會對于此事不聞不問。
不,應該說之前不管是小熊、敖廣亦或者昆吾大夫都提醒過了。東君絕不是那種放著大巫不管的人。事實上,昆吾大夫也知道綁架巫青的后果可能會很嚴重,以至于雖然他迫切需要張成抓一個大巫回來,卻也讓張成量力而為,盡量不要選擇東君的大巫。
將各種事情結合,你會本能的明白。進攻營丘這種事情,恐怕背后有著東君的支持。
可是問題是,如果張成沒弄錯,作為諸夏的領土,周室冊封的諸侯,營丘背后卻應該不會有什么神祇支持。
按照東海君和小熊的說法,諸神早就和周室離心離德。所以姮娥才會毫無后顧之憂的爆錘周室。嗯,當然少數神祇肯定還是樂意支持周室的,如后稷之類。不過這個支持力度有限,而且事情的關鍵在于西方,在犬戎那邊。至于東夷這邊,敖廣已經很明確的指出,攻擊營丘就是一次十足的投機。哪怕是組織和推動者,他們想的也不是借著這個機會大舉進攻諸夏,一舉吞并諸夏東方諸侯什么的。而是想要用攻陷營丘的方式來撈取政治資本,主要處理東夷內部的糾紛,重新統一整合各方勢力。
這場戰爭雖然會死幾千幾萬的人,但其實并不會直接改變諸夏和東夷的整體格局。
在營丘居民的眼里,這會是一場災難。但是在掌握世界大勢走向者眼里,營丘根本不算什么。
進攻一方勢在必得。如果失敗,這場戰爭就等于他們要從政治舞臺上的謝幕演出。這個后果太嚴重,他們絕對承受不起。所以他們必然傾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