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攸一聽來了興致“大師、道長,看來你們今天沒白來啊。趙道長名滿江湖,不僅自己中岳廟有弟子晉級,還有記名弟子。慧育大師威震武林,聽說少林寺也晉級了不少選手吧”
慧育說“不錯,名單上曇相是我的弟子,曇任是僧實師兄弟子,曇洵是僧稠掌門弟子,而靈詢則是慧光副統的弟子。一共也是四名,這些弟子中以曇洵最為出色,堪稱絕頂天賦。”
趙靜通說“慚愧,我中岳弟子只晉級一個,這些記名弟子,也不能算作我的名下。”
子攸說“趙道長您別客氣。哦,對了今年好奇怪,為什么五軍的官兵沒幾個晉級呢”
趙靜通說“這不奇怪,因為最近武林各大門派突然涌現出許多少年天才,這些天才最少都是十年一遇的,有個別的甚至是百年一遇,這些孩子劍法出眾,招數新奇。相比之下,兵營的劍士只注重速度力量。若都是普通人,兵營的肯定占上風,不過遇到天才少年就完了。”
元子攸點點頭,他現在官拜城門校尉、長直禁中,只是對左衛羽林、右衛虎賁有點影響力,而對領軍兵、護軍兵、驍騎營和游擊營一點也插不上手。李辰等正給可以作為右衛營物色人才,如果他們幾個太學生能為自己所用,將來與京城周邊禁軍抗衡就多份砝碼。于是他說道“兩位國師所言極是。這個李辰和他們幾個師兄弟,以及太學的賢才,以后我要多關注一點。哦,對了。聽大師剛才套路與速度一說,很是新穎,愿聞其詳。”
慧育說“侍郎聰慧,您所關注一事,實質為我華夏武藝發展的方向。想遠古圣人開辟天地去除蒙昧以來,武藝伴隨著生存、戰爭而產生,因為需要才孕育。現在卻附加了額外的功用,因而由實用而變得華麗,從而產生出繁多的門派、套路、招式。其實從源頭來看,武術的核心并不是套路而是體能、少而精的技法以及反應的快慢,也就是說,功夫不在套路中而在套路外。擊劍比賽其實恰恰激發了武功的原始本能,從以前幾年的比賽結果上看,歷來軍營的實用型武藝比名士的華麗型技藝勝的多。但這卻和當代名士追求超凡脫俗的潮流風尚,相違背,也就是背離了士人促成擊劍附庸風雅的初衷,因此我推測擊劍比賽即便今年的結果有所變化,但僅僅是曇花一現,恐怕維持不了多久。”慧育的話不幸言中,多年之后,改朝換代,隨著科舉制的誕生,擊劍比賽在官場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科和武舉比賽,而以展示不同門派風格與華麗套路的論劍,則深深的隱藏在江湖之中,再不為世俗所見。
首發更新更q新更快廣告少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