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被這么一問,一下子啞口無言,只好茫然的搖搖頭。這時劍手們已經都圍過來,莫聞說“這位軍兵大哥,你給說說,為什么建禪虛寺,這和擂臺倒塌有什么關系呀”
老兵笑笑說“好吧,看你們都是外地人,我就講給你們聽。先說說這禪虛寺。禪虛寺說話是五六年前建的,今年又做了擴建。當初問什么建,現在又為什么擴建呢這里是有個緣故的。”說著這個老兵,便說了這個禪虛寺的由來。
原來,幾年前胡太后執政后期的時候,有一天她睡覺,忽見夢見看到一條金光閃閃的絲線,秀美神奇,金光繚繞,跳躍不停。她便伸手拿起來,仔細一看,才發現是一條半寸長的小金龍。她正在把玩欣賞,突然聽到殿外雷聲陣陣,太后被震驚,小金龍也脫手而飛,結果,出得殿外,瞬間變得身粗似桶、長約三丈,一飛沖天。
胡太后被驚醒,這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夢。醒來忙找中書舍人鄭儼。鄭儼是太后情人小叔子清河王元懌手下的才干,除了人長得漂亮,生于豪門望族,人也有些本事,對易經尤為善長。現在已經被太后發展成為心崇貴,官拜舍人。鄭儼過來聽完之后想了想,解夢說“龍為天子之象。太后是個女人,卻掌握著國家大權。這是真龍在示威,預示著您將失去權柄。”
胡太后聽罷大吃一驚,他就怕自己的全是被剝奪,想來想去,自己的兒子小皇帝還小才,才不到十歲。輔政大臣中元是自己的妹夫,清河王元懌也是自己的情人,宦官劉騰等等都是自己的人,想不出會有誰搶奪自己的權利。不過夢中的驚恐猶在,忙問鄭儼有何破解之法。
鄭儼說“咱們大魏皇宮后面是邙山,邙山腳下有條金龍溝,在金龍溝的龍頸上修建一所寺院,就能鎮住龍脈,那太后您就能穩坐江山。”
胡太后聽后,馬上從自己“脂粉錢”中拿出十萬貫,委派鄭儼負責建寺,并催他趕快動工。鄭儼不敢怠慢,立刻到帶隨從,找來向導,金龍溝進行勘察。到了谷口,果然看到,金龍谷是北邙山上的一個深溝,山勢秀美,洞壑幽深,蒼松翠柏,綠樹蔥郁。他進溝半里,發現有一個岔處,詢問向導,知道此處百姓稱為開岔溝,又稱雙尾龍,據說是龍脈的正穴,脈氣直達邙山深處。不過此處旁邊已經有一個寺院,規模不大,名字叫禪虛寺。
鄭儼再找人打聽,原來此寺乃是西晉末年高僧弗如檀所建。弗如檀則是中國第一位受戒的僧人朱士行大師的高足,而朱士行不僅是佛教第一僧,也是西行取經的第一人。他原籍是河南穎川人,當時天竺沙門曇柯迦羅來到洛陽,開壇受戒后,朱士行即最早在洛陽正式登臺受戒出家。之后他在研習過程中,發現佛教典籍錯漏、矛盾處很多,遂下決心親自到印度求取梵文原本。于是他從雍州出發,徒步跋涉一萬一千多里,終于到達于闐國。這比法顯早140年,比玄奘早四百年。
朱士行在西域精研佛法,夜觀天象,見中原一帶怨氣直沖霄漢,便派弟子弗如檀回中原察看。弗如檀又稱法饒。朱士行出塞外,西至于闐,得放光般若經之梵文正本九十章,弗如檀同時也把經文帶回洛陽。弗如檀大師到了金鏞城附近,明白其中因果,當下許下誓愿,要終生超度這些亡魂,因而在此處建了禪虛寺。
鄭儼知道一切,心想正好,決定以此處為中心擴大建造禪虛寺。
數月之后,禪墟寺初具規模,其中尤以大雄寶殿最為壯觀。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和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塑像,個個塑金身、綴明珠,令人嘆為觀止。
禪虛寺建成后,正好達摩法師從南朝過來,他先去了永寧寺,因不愿意與菩提流支成天在一起,便暫時安頓在禪虛寺,與鄭儼結識。鄭儼沒事與達摩交流此寺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