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上午的比賽一結束,下午的對決名單大家就知曉他們是太學嚴達伏玉、莫海楠杲、駱子淵孫云、仲祥吳遵世,兵營曇洵姬沫、丁杰鄭顏、李辰惠嵩、王亭魏寧。
現在暗樁的排名榜從已經調整為1駱子淵、2嚴達、3曇洵、4吳遵世、5莫海、6惠嵩、7丁杰、8王亭、9鄭顏、10魏寧。這個結果和昨天的相比有所區別,首先駱子淵提到了第一位,因為駱子淵是老隱士趙逸弟子的身份一暴露,他的身價立刻飆升。其次原來前十的孫云被抹掉,因為他的對手排名第一,他沒有進前八的可能。第三,丁杰與鄭顏同為冰系武功,上一輩天山派要強于陰陽門,因此倆人存在變數。同樣王亭與魏寧的比賽也不確定,他們都排在最后。二個賽場之中的人們,有好多已經知道這個預測,因此有不少人對晉級前八的決賽下注,賽場內外無論是關心賭注還是關心選手,人們議論紛紛,就等著下午比賽的結果。
下午時辰一到,比賽按時開始。
太學第一個出場的是嚴達對伏玉。上臺前師叔李順興說“嚴達,我們樓觀道,是五大門派之一,師祖是五大劍客之一,掌門師傅又是五大俠客之一,你叔父和師叔我們明年要沖進俠客榜。而你是我們教派最出色的第四代弟子,你的表現會代表我們樓觀今后的興衰。因此對你而言,從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比賽,你要全力以赴,寸土必爭,不能給樓觀丟臉”
“師叔放心,我一定的。”嚴達不等師叔說完,回答一聲,立刻跳上擂臺。弄得李順興直搖頭,心說這個小師侄怎么突然急脾氣了呢這也不是他性格呀。
怎么回事呢原來嚴達從小就喜歡修仙的故事,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神仙一樣遨游名川大山之間,所以不大就立志要出家為道,經常游歷于各個道觀之間,給三清法像貢獻花果。有一次正好在一所道觀中,侯楷法師云游的時候看見他,十分喜愛,覺得他有仙靈之氣,終能成大器,找到他的父母,把他帶回觀中培育。嚴達修道有種與生俱來的天賦,無論法術、修為、武功,觸類旁通,學一知三,根本沒遇到過障礙,才十幾歲,便達到三重末期境界。堪堪有突破的跡象,還是侯凱制止。因為觀中事忙,安排師弟李順興帶他們參加國賽。
今天早課,嚴達又有種丹田噴涌的感覺,和師叔一說,李順興道“你這是要突破了,不過千萬要控制,否則被臺下的高手看出來,會有人說我們樓觀臺,派四重以上的弟子參加比武,對我們聲望不好。如果涌動的實在厲害,在擂臺上你就發泄出來,用對手消耗掉你的氣息。”可是上午的比賽實在是太輕松了,他根本無處發泄。到了中午,氣息又開始澎湃,被他強行按制,因此不等師叔說完,他馬上敷衍一聲,跳上擂臺開始比武。
伏玉上午關鍵時刻施展昆侖劍法僥幸戰勝少林曇相,下午比賽讓他覺得信心大增,準備依葫蘆畫瓢,穩中取勝。可是他想錯了,倆人剛一伸手,嚴達的招式如綿綿江水滔滔不絕的向他拍來,使伏玉根本沒有還手的余地,對戰之中,他連續變換著昆侖門的各種招法,可無論是什么都沒有機會施展開,他只能在密不透風的擠壓下,奮力的防御,結果被嚴達的氣息震蕩的他氣脈不穩,真氣運行不暢,幾乎完全靠招式御敵,很快比分一分一分的拉開,到戰斗結束的時候,他居然沒有能得一分,而嚴達兵不血刃奪得金劍。
太強大了無論是伏玉,還是比武的其他弟子,或者是評委、還是觀眾,都驚呆了。有人議論進到16強了,實力差別還是這么懸殊,只能說樓觀弟子武功超強,之前沒有暴露,那是特意隱藏,今天到金劍爭奪才顯露。也有人說很奇怪,為什么不繼續低調,留著關鍵的時候顯露,不是更有勝券在握么也有人說,估計人家看到大家的實力,覺得沒有必要隱藏了,直接漏出來,戰斗還快點,省得耽誤工夫。有人說不對,駱子淵、曇洵都是高手,我們還是等著看吧,里邊一定有事兒。等等等等,說什么的都有。
直到戰斗結束,嚴達才吐了一口長長的悶氣,腹中澎湃的氣息,被舒展掉了不少,剩余的繼續凝結在氣海,熔煉著丹境。嚴達沒有理會臺下觀眾的議論,行禮之后下臺,徑直回到師叔的身邊,李順興這會兒已經明白剛才嚴達前后的舉動是怎么回事,便問道“現在穩定點了么”“好多了,暫時沒有問題論,只是一下子暴露實力了。”
“沒辦法。不過也沒事兒,我看了,你余下的對手只有宗圣寺的慧海、恒山的吳遵世以及京城的駱子淵和你稍微有的拼。現在拿到金劍,我們的既定目標已經完成。”
兵營賽區,第一場同時戰斗的是曇洵對姬沫。
曇洵是僧稠的弟子,為拔陀的禪法武功的傳承人。現在禪學武功分為三支,一支是勒拿摩提及其弟子僧實的禪法,以“九次調心”為綱要,曇相等許多弟子正在學習,尚未學成,因為僧實多在關中西京長安一帶,而中原武林的中心在洛陽,此功法名氣一般。第二支菩提達摩的大乘“壁觀”,但因為十分玄奧,只是慧育僧少數人掌握,還沒有大面積鋪開。最出名的是跋陀及其弟子僧稠的禪法,即“四念處”、“五停心”的止觀法。隨著僧稠的出名,這一武功脈絡名揚天下,少林弟子成百上千,許多人都慕名僧稠而來。眾多弟子中,領悟比較深的是曇洵。曇洵也是從小就喜歡習武練功、參悟佛利,聽到僧稠禪定的事跡,毅然遠投而來,出家做了少林弟子。他平時練功刻苦,領悟能力超強,很快被僧稠發現,破格收到自己座下。由僧稠創宗的少林武術,與普通的佛道兩家不同,大多數佛道的武功以休息內力為主,屬于內家派別。僧稠根據自己在深山苦修的經驗,若沒有強壯的體魄無法堅持到禪定深處體力的煎熬和消耗,因此他走出了內外雙修,內修禪法,外練體魄,內運氣功,外精招式的路線。
曇洵按師傅的傳承要法,不但對禪宗的心法領悟的透徹,十幾歲的年紀,已經達到三重末期的修為。同時,武功套路上拳腳兵器樣樣精通,身體錘煉上力大招重,爆發力迅猛,動作精確,招式到位,深得所謂外家拳精髓。此外在學武之余,對儒釋道的經論還抽空學習,儼然是僧稠的再版。從以往直至今天上午的比賽就可以看出,他所遇到的對手,都在他的強攻之下,無所遁形,幾乎沒有能堅持到第三個回合的,且每局也不會得幾分。
他的對手是姬家的姬沫,能闖到金劍決賽,感覺這幾天既像度日如年,又像仿若隔世,怎么過來的,難以形容。不過比賽沒有停止,依然不能放松。
倆人面對行禮,互相看了看,之前打了好幾天,尤其上午都是只有一個擂臺,都基本上看見過對方的實力。曇洵并沒有把姬沫放在眼里,在他看來姬沫和一般的天才區別不大,不能算作頂級的。姬沫也不懼怕曇洵,甚至認為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勝出。
鈴聲響起,二人各舉寶劍,各懷心事,當場戰到一處,各自的能量集中爆發。流光幻影中,雙方比拼的只是剩下的意志。的確,這幾天姬沫所有的招式都用完,所有的智慧都想光,所有的激情都耗盡,所有的渴望都湮滅,已經拿不出任何的新意,就看誰更能堅持。打到現在,對手走馬燈似的輪換,他已經有些麻木,懶得去想下一個人是誰。倆人站在一起,他只想全力以赴,熬過今天這一關。
不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話一點不假。尋章摘句,恣意錦繡,沒法衡量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只能是評判人的喜好或一念之間。但比武則不同,任憑你修為再高,武功再精,擂臺之上輸與贏卻不由你。當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霎那之間,勝負天定。
姬沫自視甚高,總覺得自己是天子驕子,從沒把老師、師爺以外的人看在眼里。因此下午比武,他依然沒把師傅的提醒放在心上。不過實事上結局和他注不注意關系不大,因為即便他再注意,也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對手曇洵太厲害了,跟他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倆人今天都是以攻對攻。曇林以攻為主是因為他學的武功套路就是以攻為守,姬沫采取攻勢是因為他的自負。交手之后,倆人瞬間拼斗了幾個回合,比分卻呈現絕對的一邊倒,同是進攻,曇洵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強,落點更準,招數更詭異。眼看著一局結束,曇洵得了五分,姬沫只得一分。這下姬沫冒了汗,局間休息,師傅、師叔都告誡他,要攻守兼備,不能只攻不守。再上場,姬沫加強守勢,曇洵的得分看似上升的不那么快了,但姬沫投入了守勢,卻沒有機會再進攻,雖然延緩了對方的得分速度,但依然不能扭轉失敗的命運。場上比分仍一點一點的拉開,時間卻一點一滴的減少。不消片刻比分與時間同時定格,他又一零比五敗北。身高、臂展、體重,占盡優勢的姬沫,在曇洵面前只得了一分,便草草收場。
曇洵跳下擂臺,走到慧育跟前行禮道“師叔,我打完了,您給指點指點。”慧育說“這場比試,本身沒什么弱點,不過好像提早暴露了,是不是體內氣息澎湃,你故意排遣呢”“是的師叔,弟子丹境焦灼,控制不住,所以出手快了些。”“呵呵,好事,在熬過明天一天,然后你就可以禪定突破了。”姬沫歸隊,師傅說道“看來我們姬家的武功與中原相比落后太多,今明兩天繼續好好學習學習別人的劍法,回去后慢慢消化吧。”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