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該上學了,這個節日過得太匆忙,什么都沒玩上,哪也沒去上,同學們一直沒得到放松,心里很疲憊。尤其蕭月,本來今天她完全應該好好的休息一天,不過為了幫田儷和孫云他們爺爺的忙,主動陪著一起去了崇真寺。孫云和田儷很感謝,所以田儷讓孫云送蕭月回家,正好陪她逛一逛洛陽街道寺院。
老田來洛陽的時候,正好在洛陽小市的一家旅店,因為個別的門派回去的早,才找到了空位。小市距離城內的永安里還可以,倆人也沒叫腳車,順著御道進青陽門,一邊溜達一邊欣賞洛陽的街寺。洛陽的寺廟最為壯觀,朝廷從平城遷都洛陽后,最愛干的事情不是享樂,而是節衣縮食大修寺廟。最開始提倡的是孝文帝,他剛到洛陽城,便以為祖母馮太后追福的名義,在開陽門外勸學里建了一座報德寺。宣武帝元恪建了3座寺院,即瑤光尼寺、景明寺、圣明寺。由于皇室的提倡,奉佛之舉,朝野風從,其中皇室造寺四十幾所,王公貴族造寺幾百所,民間造寺數百所。宣武帝洛陽建寺已達500余所,到了當朝孝明帝,因太后佞佛,洛陽寺廟超過一千所。人們稱洛陽為佛國,全國的佛教徒都到洛陽朝拜,使這里成為一座圣城。
孫云自從來到洛陽上學,還沒怎么到洛陽街路上溜達過,每次路過多是乘車甚至還是晚上,而且大多都有急事,匆匆而過沒正經看過街景。今天頭一次,有個向導陪他轉悠。蕭月雖然父親是南朝人,不過她的媽媽是北朝公主,她是地道的本地人。只因為是女孩出門畢竟很少,逛街也多是寺廟。因此蕭月主要的還是介紹各個廟宇的趣聞軼事。
洛陽大街四通八達,東西、南北貫通,每面各有幾個城門,都可以通達,不用繞路。其中的里坊也很特別,整個京城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有十萬九千余戶,除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或周長1200步、就設為一里坊,合有二百二十余個。里坊主要分布在外城,十分整齊。里開四門,臨街而設,四周筑里垣,有十字形街道,里內住戶出入均經里門,不得自行臨街開門。還設了里正二人,吏四人,門士八人,保護安全。
聽了蕭月的介紹,孫云恍然大悟,說“我想起來了,我們剛來洛陽的頭幾天,我們幾個商量一起去少林寺
,結果不認識路,從太學出來,經東陽門繞到銅駝街,經永寧寺,走宣陽門才到洛水浮橋,現在看來我們多走了好多冤枉路。不過也不算冤枉,還看見了一個高僧叫菩提達摩的,也算緣分吧。”孫云一下想起最近的事情,感覺恍若隔世。
到了永安里的街口,蕭月說“謝謝你送我,你回吧,明天還要上學,你今天早點休息。”孫云說“應該我謝謝你,今天是你給我講了洛陽的好多故事,要不然我雖然人在洛陽呆了幾個月,可對洛陽還是什么也不知道呢。快進去吧,明天見”
蕭月笑笑擺擺手,倩影走進街口,消失在里門中。孫云看著她的背影,覺得蕭月即熟悉又陌生,即真實又虛幻。說她熟悉和真實是因為她就住田儷的寢室,和他們師兄弟一起共過患難,說她陌生和虛幻,因為孫云覺得他自從來到洛陽就好像進入了夢境,感覺現在的一切不是真實的,連自己都不是真實的自我。此刻的環境就像不同結界錯亂的交匯,雖然各個空間的人走到了一起,似乎終究還要各自回到自己的虛空去,留下的可能只有回憶,甚至連回憶都沒有,只有偶爾的夢境。孫云內心一直惶恐,蕭月對自己而言是高不可攀的月亮,自己就像天空中的浮云,其中的距離太過遙遠,渴望不可及。孫云的內心總有一種感覺,就像剛剛她從街口消失一樣,隨時隨地她也會從自己的生命中不見。
從永安里往回,孫云覺得心緒煩亂,便沒按原路回去,而是順著不同的街坊往回來。他的方位感很好,洛陽的街里又很規整,于是他便選擇從永安里滑門而過,回憶一下上次來蕭月家,計算一下她家的位置,以便下次能找到。除了蕭月令孫云感覺不真實,今天與田海的相見,也讓他趕到惶惑。自己一直被當成田海的替身,如今田海已經找到,那么自己與老田頭的爺孫關系,與田儷的兄妹關系以后如何變化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