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和尚,孫云也想起來,應該是前幾天教自己臨界劍法的慧育法師。慧育法師與趙靜通關系不錯,一個在中岳廟,一個在少林寺,倆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武功。慧育又為什么過來了呢他們身后的孩子們孫云已經都認得,魏寧是趙靜通座下的弟子,曇任、曇相、靈詢等等都是少林弟子,他們跟著慧育一起在劍館比武和練劍,自己還曾經借過他們班劍。這些人午飯前都見過的,現在都湊熱鬧來了。對了,還差一個曇洵。
最后一個老頭,孫云印象不大,不過孫云覺得他也不是憑空而來,一定和密境中浮現的這些人有著某種聯系,只是不知道這個聯系是什么,也許和自己誤入密境有關系,只要找出來就會知道答案。只是眼前的線索太多了,只能一點一點的尋找。
只見老虞頭一抱拳說“師兄,多日不見,別來無恙,小弟見禮。”
老劉頭說“師弟不必客氣,這些天我們都忙著比武的事情,今天到日子了。我們不必謙讓,好好檢驗檢驗,看看我們的手藝到底孰優孰劣。”
老虞頭說“那是自然,以往我們兩營一直小打小鬧,到了今天,要驗證我們兩種鍛造工藝的成敗,也就是關系到我們兩營生死存亡的大事,我自然不會掉以輕心。”
老劉頭說“難怪師弟還請了兩位高人,也是助陣的吧。”
老虞頭說“這二位師兄大概聽過,也許見過。我先給你介紹一下吧,這位道兄是道家的陳道長,我的老故交了。這位是道教白馬寺的高僧慧育大師,也是我的老朋友。”果然是慧育法師,孫云聽的清楚,心想密境真是越來越復雜了,不知道下面還會出現什么。
幾位老頭相互見面施禮,旁邊孫云聽著還有個事兒糊涂,怎么老道和和尚都是道教不過很快反應過來,因為道教這個詞最初的意思是指以“道”來教化的意思,諸子百家都曾以道來稱呼自己的學說,而且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包括佛教都自稱或被認為是道教。
其中儒家最早使用道教這個詞,將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論稱為“道教”。佛教在東漢剛剛傳入時,把“菩提”翻譯成“道”,因此也被稱為“道教”,而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了五斗米道,自稱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為了以示區別,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稱,而成為五斗米道的專稱。
孫云一算,密境的現在正好是東漢章帝,白馬寺建寺不久,佛教還隱藏在道教的后面謀求發展,自然都稱為道教。
這時只聽老劉頭說“二位高道的大名在下久有耳聞,難怪師弟請二位大駕,有二位高士的指引,我想虞望必定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但今日比武可得勝果,就是順勢突破境界,也不無可能,虞望這孩子也早該突破到四重了。”
陳道長和慧育和尚一邊還禮,一邊看著老虞頭樂呵呵的搖著頭,看樣子想讓他澄清一下。老虞頭猶豫了一下說“師兄,你誤會了,他們二位道兄今天過來卻不是為了比武的事情。”
老劉頭一愣,說道“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