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北魏早朝,廣陽王元淵啟奏道“太后,陛下,丹陽王侍中蕭贊,已經到京城,住到城南金陵館中,現在午朝門外,侯旨見駕。”
這些天,杜洛周號稱真王在上谷造反,懷朔的高歡、尉景等都跟著響應,以及他們攻城拔寨,一直打到燕州城,勢不可擋的戰報,和各地告急文書雪片一樣飛到京城。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下,左將軍幽州刺史常景和征虜將軍元譚終于征兵完畢,領旨出征。因此太后、皇帝都急的火燒火燎,生怕有人再報除了什么事情。聽見元淵這個奏章,太后終于松口氣,說道“哦已經到了,那快宣他上殿吧”
蕭贊來到丹陛之下,跪倒磕頭,山呼萬歲已畢,太后道“丹陽王,你在金陵館住的還適應吧”蕭贊說“多謝陛下垂愛,賜臣居所,城南四通市與金陵館、歸正里和南朝風俗飲食一般無二,使臣猶如在故鄉,沒有不適。”
太后道“那就好,丹陽王,你先暫住一時,待朝中撥付些銀子,給你在歸正里修個王府,你再搬過去。”蕭贊道“謝太后、萬歲隆恩。臣還有事啟奏,臣想在金陵館為臣的生父發喪三年,三年后,微臣想投奔西道臺叔叔那里為國盡力,不知可否”
太后說“為父發喪,人之常情,應該的,你先辦理吧,尚書省按例給予撫慰籌辦。等三年滿后,朝廷再酌情給你委個差事吧。”蕭贊磕頭“謝陛下。”蕭贊歸班。
城陽王大師馬元徽見廣陽王啟奏完畢,他也出班說“西北邊關五百里加急來報,莫折念生前段時間派都督杜黑兒、杜光等攻打仇池郡,結果被行臺魏子建派將領成遷擊敗了他們,并且砍下杜光首級。”太后聽罷非常高興,說道“哦太好了,西北的危機算是解除了一半,城陽王你和尚書省、兵部酌情給予嘉獎,尤其魏子健,城府穩重,大器晚成,儒將帶兵,堪為楷模,朝廷不可冷了前線將士的心。”元徽領旨歸班。
高陽王出班說“太后、萬歲。安豐王發來邊報,他已經和元之亂投梁過去的元略取得聯系,元略有意北歸,可是梁王不放,他身份特殊,想私自回來十分困難,想請我們通過梁國之間的外交渠道,進行交涉。”
太后說“元略當年因為元害死清河王,起兵反對與他,不想事情敗露,不得已才逃到南朝,如今想起來實在可惜。”太后說罷,不禁連連嘆息幾聲,又偷偷的看了看身邊的小皇帝,勾起了五年前的回憶。當年她也是執政,和清河王元懌感情如膠似漆,是元把太后打入冷宮,加害元懌,奪了朝中大權,這一切都是小皇帝默許的,雖然當時小皇帝年幼才十歲,但也是明白事理了,因此太后對自己的兒子一直耿耿于懷。
元徽看出太后的心事,而且他也和元略關系不錯,因此他出班說道“稟太后,臣以為此事可行,我們可以派使臣出使南梁,陳述厲害,贖回元略。”
太后說“正合我意,你看我們怎么贖回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