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回頭一看,身后有幾位道士,為首的是中岳大俠趙靜通,左邊的是曾經與自己誤入濯龍園密境的潘彌望,右邊是中岳廟的首席大弟子魏寧,以及二弟子潘誕。皇家雖然以太后崇佛為代表,不過年輕一帶的親王、公伯也有不少信道的,趙靜通畢竟是昭玄寺的都維那,自然也在恭請之列,同時他也是小皇帝和開國公元子攸的幕僚,此刻元子攸也在旁邊。
潘彌望已經暗中被趙靜通告知在崇虛寺的那夜進入濯龍園密境的故事,趙靜通當然是由慧育大師告訴的,因此潘彌望很想找孫云感謝一番并且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下夢境的過程。而今天這種場合,趙靜通不適合出面調停,潘彌望看見孫云窘迫自然由他出面解圍。
現在的潘彌望已經達到四重境界,四重與三重相比簡直天地之隔,三重以下的前中后期,雖然境界有深淺,不過在外在表現上個階段沒有絕對的區別,比如武士比武中,不見得后期的一定獲勝,前期中期的一定失敗,偶然性還是很大的。而四重高手與三重任何人相比,差距一下拉大,幾乎沒有任何懸念,因此潘彌望完全與昨日脫胎換骨迥然不同。
尤其因為他歲數也不算小,在三重后期隱忍多年,
進入四重之后迅速穩固,所以此刻他信心滿滿、面帶微笑,舉手投足已經完全是個深藏不漏的高手。當然即便京城之中,不乏五重六重的俠客,甚至七至九重的劍客,畢竟這些人太少,而且也不怎么露面。
元修就是比較喜好道家武功的人,他見潘彌望站出來,尤其見他飄然若仙,歲數已經而立之年以上,不禁矮了半截,問道“請問仙長,您是哪位”
潘彌望說“貧道城南崇虛寺知客潘彌望。”
元修道“原來是潘道長,晚輩失敬,不過道長,晚輩自幼喜好武功,就愿意和高手過招學習,今天若是您有什么教我的,我便舍了與孫云學兄的切磋。”
潘彌望看看師叔趙靜通,趙大俠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于是他說道“也好,你手上正好有個杯子,你把他盛滿,托在手上。”元修不知道潘道長要干什么,便聽了他的話,把杯子倒滿酒。潘彌望看看距離,讓他稍微往院子花圃的地方挪一挪,然后說道“把手托平,拖穩。”說完,他開始運功聚氣凝力,氣行至掌心勞宮之后,猛地一翻腕子,掌心扣在了酒杯的液面之上,只聽噗的一聲悶響,水晶玉杯怦然破裂,酒水四濺而出。
常人能拍碎玉杯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杯里有酒難上加難,杯子端在懸空的手臂上更加不易發力。不過
四重功力已經是聚氣凝力,屬于暗勁的力道,普通人是不能理解的。元修看到此情景,看著手里的杯底,滿手的酒液,以及分毫未受傷的掌心,不由得一下愣住。
孫云也吃驚非小,因為潘彌望在之前的武功孫云見過,三重以內的時候沒比自己強多少,沒想到秘境之后,潘彌望的功力簡直扶搖直上,與自己的差距瞬間變成千里。當然在秘境中,自己也有跨過四重的經歷,但那是在夢里,一點都不真實。回到現實,自己仍然平凡。因此孫云羨慕不已,如果自己也能到四重,元修對自己而言,簡直不值一提,可惜自己資質不足,還得忍受平凡的煎熬,還得受一些沒頭沒腦的閑氣,但是卻毫無辦法。
元修反應的倒是快,看著微微笑顏氣、不長出面不更色的潘彌望,立刻單膝跪倒說道“仙長真是世外高人,元修不才,請仙長收為弟子,求仙長叫我一招半式,弟子感激不盡。”
潘彌望笑了笑,用手相攙扶道“呵呵,元公子,你我年歲相差并不很大,公子喜愛武功這是好事,改日你我可以切磋,也歡迎公子到貧道的崇虛寺攀談。孫云是我的一個朋友,可否看在貧道的面子上,免去今日的挑戰”
元修道“自然,自然,弟子謹遵師傅之命。”他看了看潘彌望身后的趙靜通和兩個弟子問道“敢問師傅,這位道長是”
沒等潘彌望說話,元子攸邁步過來說“修弟,平日你也不出來走走,只知道在家里悶頭練武,連昭玄寺的都維那中岳廟的趙大俠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聞。趙老俠客也是潘道長的掌門師叔,還有這兩位是老俠客的坐下弟子魏寧和潘誕。魏寧可是今年的銀劍武士,潘誕也進了64強,差點得了銅劍,以后你可以和他們經常切磋的。”大俠對江湖以外的人來說,是隱士或高人這一類人中比較愛管不平事之人的另一個泛稱或尊稱,因此元子攸也沒可以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