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太后的耳朵里。
前去傳訊的內侍低著頭,害怕太后因為承恩公府降爵一事遷怒于他,不曾想到最后太后只是淡淡一笑,吩咐如常打賞,將他遣了出去。
“皇帝長大了,也能沉得住氣了。”
宮人侍奉著太后點了水煙,她就著窗外的陽光,瞇著眼慢慢吸了一口,再緩緩吐了出去,幾瞬之間,殿內便彌漫起一股乳白色的朦朧煙霧。
她的心腹在旁,低聲奉承道“陛下英明神武,您也能早些寬心,頤養天年吶。”
太后幽幽笑了起來,隨手磕了磕煙袋,語氣中不無欣慰“皇帝打小就是個急性子,心里藏不住事,這回倒很克制得住,哀家一早便差人送了各宮安插在宮里邊的眼線單子過去,他竟也引而不發,直到今天才趁著張侍郎的奏疏發作起來,一舉將膽敢向內宮伸手的臣子鏟除,之后再借著這個引子騰出手來收拾那些個眼線,便是名正言順了,杜家那邊兒更不會發覺異樣”
心腹跪坐在一側為她捶腿,聽罷免不得順著太后的心意夸幾句當今天子,覷著她心情尚好,小意詢問了句“那承恩公府那邊兒”
太后吐出一口煙霧來,懶洋洋道“哀家體健,皇帝也還年輕,家里人若真是聰明,就知道往長遠處看,不必計較這一時的得失。皇帝是要做大事的人,哀家怎么能拖他的后腿這一回,哀家不僅不會袒護承恩公府,反而要響應皇帝的意思,降旨申斥母家。”
葉家乃是長安大族,太后光嫡親兄弟就有三個,這還不算剩下那些庶出的呢,再加上那些個子侄姻親,完全擔得起一句枝繁葉茂,滿床笏板。
今日清晨家里邊老少爺們收拾齊整去上朝的時候還好好的,哪知道回來時就變了形容,葉三爺跟兩個侄子挨了廷杖,是被人給抬回來的,脊背上血肉模糊,白布一蓋,眼見著進氣多出氣少了。
剩下幾個齊全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官帽早叫摘了,神色俱是惶惶。
女眷們給嚇得夠嗆,哭的哭,怕的怕,振作些的趕忙打發人去請大夫,等問明白事情之后,承恩公夫人便要按品大妝,入宮給太后娘娘請安,訴說自家遭受的委屈。
陛下也實在太過不近人情了,不看僧面看佛面,這可是嫡親的舅家啊
承恩公夫人那邊兒還沒妝扮完,壽康宮的內侍就到了葉家門上,將幾房人都召集過去,把皇太后的口諭說給他們聽。
“本朝祖訓,內宮不得與外朝私交,什么時候朝臣也能插手天子的后宮之事了府上幾位被打得不冤。再則,皇后乃天子之妻,本朝國母,帝后和睦,早誕嫡子,正是天下臣民期盼所在,承恩公府倍蒙國恩,此等大事上卻與天下臣民倍道而行,是何居心”
這幾句話說的極重,承恩公府眾人不敢作聲。
那內侍見狀,便和緩了語氣,繼續道“太后娘娘有一言,令奴婢告知諸位,承恩公府已經出過一位太后,現下宮中也有一位正一品的淑妃,可謂是鮮花錦簇、富貴已極,可正是因此,家里邊才更應該小心謹慎,忠心事君,做天下人的表率啊,若非如此,她生時不能同陛下敘母子之情,死去也無顏去拜見先帝和列祖列宗”
承恩公聽到此處,還能再說什么
太后秉公行事,約束母家,正是效仿古代賢后所為,他難道還能梗著脖子說不
當即涕泗橫流,頓首再拜“臣一時糊涂,令太后蒙羞,也讓陛下為難了”
其余幾房見狀,也紛紛做出痛改前非、大徹大悟的樣子來。
少府的人很快來摘了葉家承恩公府的牌匾,葉家一句不該說的都沒說,無期限停了應酬,閉門謝客,在家讀書,被發配走的那幾個也沒敢鬧,家里邊老子娘淚眼朦朧的收拾了包袱去海南。
此事傳揚出去之后,太后立時變成了古今第一賢后,聲名遠播,承恩公府也成了知錯就改、回頭是岸的典型。
自家子侄做錯了事,被天子下令廷杖,連帶著娘家的爵位都給削了,結果太后娘娘不僅沒有找皇帝一哭二鬧三上吊,而且還調轉槍口申斥承恩公府不得亂法,這不叫深明大義,什么叫深明大義
朝堂上被羋秋發作的人不在少數,挨了板子丟了官職,剩下的還給發配到海南去了,他們豈肯善罷甘休,有心聯合起來向皇帝施加一點壓力,沒成想最能影響皇帝的承恩公府居然第一個躺平了
喵喵喵
你們葉家人能有點志氣嗎
居然真就生忍下來了
葉家人當然不想忍,但是他們也不敢違逆太后的意思。
更要緊的是,當日太后明面上使人前來申斥,私底下還是送了話出來想讓寶瑛做皇后嗎
想的話,就順著皇帝的心思來,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