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裝扮成宮中經年的嬤嬤,奉靜太妃的命令出宮去瞧惠安長公主,她走后一刻鐘,太后著人往承恩公府去送信,告知府上淑妃被賜死這個噩耗。
后邊這群人是用來掩人耳目的,他們在明處,吸引其余人的視線,方便慈姑離宮,可是誰又能想得到,太后苦心令人遮掩痕跡的慈姑,竟然也只是一道障眼法呢。
莊靜郡主想得到。
皇帝著人將淑妃從壽康宮哄騙出來賜白綾的同時,她便著人緊盯著壽康宮這差事可沒那么簡單。
畢竟壽康宮同慈寧宮、慈安宮等宮闕接連一道,正門、偏門、暗門無數,數不清的內侍宮人進進出出,誰知道哪個有問題
負責去辦這事兒的內侍一臉苦意,只覺肩上擔子有千斤重,莊靜郡主倒也寬慰他幾句,只是內心深處對此事卻不以為然。
她歷經幾朝,長在深宮,見多了后妃手段,立嫡立長捧出來的君主或許會有糊涂的,但能在后宮腥風血雨中殺出重圍的女人,絕對沒有糊涂的
太后糊涂嗎
是糊涂啊,你看她兒子的后宮一團糟,什么妖魔鬼怪都有,她兒子也不太聰明的樣子可這跟她有什么關系
評價一個人,不是看她的行事風格、處事手段,而要看她得到了什么,以及她的利益有沒有受損
太后吃什么虧了
兒子的后宮亂是亂了一點,但是我兒子被這些鶯鶯燕燕哄得高興啊,兒子高興我就高興,我吃什么虧了
兒子的后宮是群魔亂舞,可我侄女就是最大的那個妖,兒子疼她,皇后讓她,賢妃一肚子壞水都不敢對她伸手,我娘家被喂得飽飽的,滿門榮耀,我吃什么虧了
我兒子是笨了點,沒有明君之像,可屎殼郎都覺得自己的孩子香呢,我是國朝太后、頂了天的尊貴,挨餓受凍絕輪不到我,只要好大兒孝順娘,笨一點怎么了
后宮那點事兒,太后不是不懂,她只是懶得管,自家又沒吃虧,她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誰要當她是沒了牙的老虎,怕不是自尋死路
莊靜郡主知道太后肯定會派人出宮,傳召勤王,甚至猜到太后可能會派出一波人,甚至是兩波、三波人出去,其中大半都是用來混淆視聽的,只要有一個人帶了詔書出去,于太后而言就是勝利。
只是她不在乎。
只要攔住一波兒,送到宣室殿去叫“皇后”知道,這就夠了。
至于剩下的
就叫他們出宮送信,讓承恩公府鼓動京城駐軍起兵勤王啊,這有什么好怕的
根本毫無壓力嘛
要是承恩公府真的帶人殺到了宮門口,那“陛下”也是時候該醒過來了,屆時“陛下”親自為皇后站臺,說皇后沒有不臣之心,杜家是社稷忠臣,再徹底追查淑妃暗中給罪人文氏送兇器的事情,承恩公府立時就會灰飛煙滅
要是“陛下”跟“皇后”在這時候交換回去了這跟前者有什么不同嗎
陛下親眼所見、親耳聽聞,杜家絕無謀逆之心啊,一切一切都是葉家女惹出來的,勤王的士兵也是葉家人帶進宮的,別怪我們,怪承恩公府去啊
這才是真正的立于不敗之地。
莊靜郡主聽人回稟,道是太后差人往承恩公府報喪時,只是淡淡的彈了彈指甲“把人攔下,仔細查閱一遍,看有沒有夾帶什么違禁的東西。再往壽康宮那兒去瞧瞧,好生照應著太后娘娘。”
侍從應聲而去,很快就從中查出了太后的勤王手書,莊靜郡主展開看了幾眼,便交到近侍手中“送到宣室殿去,交由皇后處置吧,這是內宮之事,我身為外臣之妻,豈得擅專”
近侍領命而去。
皇帝此時已經傳召了重新被起復的杜太尉、徐太傅,幾位當朝大學士以及禁軍的幾名統領,如實告知他們今日宮中之變,言辭懇切,希望與他們攜手并進,共度時艱。
杜太尉先前一直賦閑在家,且又是皇后之父,這等時候,實在不便言語。
徐太傅向來耿介,聽皇帝講完之后,告罪一聲,便直言道“敢問陛下近侍何在”
待見了人之后,又向他們問起今日之事,聽眾人所言與皇帝陳述并無差異,終于頷首,目光四下里一掃,卻忽的道“先前在陛下身邊侍奉的那個年輕內侍呢”
最年長的內侍便道“不敢有瞞太傅,吉春前幾日被陛下差出去辦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