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這輩子也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最艱難的便是先帝在時她折了長子之后的那段時間了。
兒子沒了,僅剩的女兒也被先帝下令由慧貴妃照看,她使人對三皇子下了毒手,卻陰差陽錯害死了親生女兒,先帝為此大怒,第一次動手打了她,還決議廢后,若不是那時候她正好有了身孕
那段日子于太后而言,是十成十的灰暗,也是她心頭難以愈合的一道傷疤,直到后來先帝駕崩,慧貴妃被殉葬,三皇子也被尋因處死,她方才將那段痛苦而不堪的過往徹底埋葬。
先帝的后妃們皆是手下敗將,要仰她鼻息,自然不敢提及往昔之事,而宮中的內侍宮人們更是一等一的精明,半個字都不敢提起,漸漸的太后也將那段過往淡忘,不曾想卻在此時被皇帝翻出來,化成一把尖刀,正正捅進了她的心窩
太后永遠都忘不了自己被傳召過去的那個午后,更忘不了那一日自己承受的屈辱。
慧貴妃那個賤人坐在一旁哭哭啼啼,先帝冷冰冰的看著自己,目光冷厲如刀,她跪在地上,聽先帝的心腹將查到的事情一一講出,她又懼又怕,強撐著辯解幾句,就見面前落下了一片陰翳,再一抬頭,便見先帝到了近前,甩手給了她一記耳光
她未出嫁時也是金尊玉貴的公候嫡女,爹娘寵愛,從沒動過她一根手指頭,而先帝,她的丈夫呢,當著慧貴妃的面,劈手就給了她一記耳光,還逼著她去給慧貴妃叩頭認錯
太后捂著臉,幾乎要把滿口牙咬碎“陛下,我乃是中宮皇后,她不過是一個妾侍,憑什么受我跪拜”
先帝道“因為你暗下毒手,要害死她的親生兒,雖未得逞,卻也害死了她的女兒”
太后聽罷慪得心頭血氣翻涌“陛下,那是臣妾的女兒,同她有何干系”
先帝聞聲盛怒不已,二話不說,又往她臉上扇了一記“你的女兒你何曾真心將她當成你的女兒罷了罷了,你這樣心無慈悲、秉性惡毒的人,如何堪為中宮,母儀天下,朕現在便廢了你這毒婦”
說完便要往內殿書案前去擬旨。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太后已經不想回憶了。
她固然有自己的傲氣,又公侯之家所締造的驕橫,但也正因如此,她才更加不愿接受登高跌重的慘烈下場。
她不得不低下了頭,將所謂的尊嚴踩到泥里,以一種從未有過的、低三下四的態度向先帝求饒,忍著嘔血的怨恨給慧貴妃叩頭認錯,她哭得眼淚鼻涕流了一臉,膝行著近前去抱住先帝的腿,直到暈厥過去。
再醒來的時候,身邊有些眼生的宮人告訴她,她有了身孕。
當初從葉家陪嫁進宮的幾個心腹婢女,統統被先帝下令杖斃了。
太后慶幸于躲過一劫,此后也不得不忍著心酸,夾著尾巴做人。
這是太后畢生最為痛苦,也是最為難堪的往昔,遮掩回避都來不及,不成想就這么被人抖開,徹徹底底的暴露在幾位老臣和宗室們面前
太后一張老臉漲得通紅,額頭青筋繃起,怒目圓睜,看起來隨時都要殺人,只能強撐著挽尊,色厲內荏道“你,你滿口胡言”
又環顧四周,慌里慌張道“瘋子的話信不得”
皇帝面露譏誚,不屑道“究竟是不是真的,母后你自己心知肚明,何必自欺欺人呢。”
話說出來了,他索性說的更明白些“當年先帝大行前,曾經特意傳了朕到面前去,告知朕這些皇室密辛。父皇自然并非是想攛掇朕與太后母子失和,只是想告誡朕一句話至親至疏夫妻,選一位賢淑得體的皇后,是皇室的福氣,是天子的福氣,也是天下人的福氣。他沒能選好,便十分痛苦,母后不賢,更攪弄得后宮不寧。再后來太后誕下了朕,父皇投鼠忌器,只得忍下,只是臨終之前,仍覺懊悔不已。”
這一席話把太后diss了個徹底,尤其是說這話的可不是皇帝,他只是轉述而已真正對她做出如上評價的是先帝
皇帝指責母親不慈,跟先帝指責妻子不賢,這完全是兩種概念
太后簡直要瘋了“你真是信口開河,沒一句實話當年先帝臨終之前的確曾經召見過陛下,事后陛下也將先帝所言盡數告知哀家,根本沒有你說的這些內容”
當然啦,因為我說的這些,乃至于你跟慧貴妃的那些破事,都是上輩子到了地府之后,才聽先帝提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