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九月中,天氣涼爽,鎮上車隊到了西坪村接人去京城。
這次車不多,多是騎馬的,蓋因七月時,黎周周讓鎮上待得無聊的親兵先把昭州帶來的十幾輛車廂家伙什給運到京里,里頭有書箱、衣籠,還有顧兆用趁手的東西,這些先送了過去。
因此這次出發的車隊,沒什么重物,還多是騎馬,走的很輕快。
應當十月初就能到了。
分別時,黎大去送父子倆,說“路上也別太趕了,怕福福水土不服,爺爺可舍不得福福。”
“福福到京里等爺爺,爺爺可別舍不得回來。”黎照曦是跟爺爺依依不舍。
祖孫三代能看出來,黎大是對西坪村感情最深厚的,盡管十多年沒在村中,可回來后不需要怎么適應,是骨子根就是這里的人。而黎周周與福寶對著京里的人,才是最戀念的。
京里有顧兆,那京里就是倆人的家。
黎大是想多留一些日子,這回京里,哪里有在村里自在痛快
黎周周留了一個男仆在村中照顧爹,想著等京里安頓好了,再派人回來接爹,先讓爹在村中多痛快舒坦些日子,過去這么多年,爹跟著他們去府縣、去京里、去昭州,如今不急不趕,由著爹喜好了。
“知道了爹,您在村里也別老下地。”
“知道知道,放心吧,村里有你二叔有老鄉,哪能累著餓著我,再說你還留了人。”
“早早去吧,別耽擱了。”
黎大擺擺手,他年紀大,過去十幾年享福不干重活,如今下地的把式可比不得村里人了,不過他就是喜歡下地,喜歡莊稼一天一個樣。
回頭同朱老四還能好好喝一杯。
兩村人皆來送黎周周和福寶,黎周周上了車,揮手讓鄉親們別送了,進了車廂,前頭帶隊的趕著馬,車隊噠噠上路,影子越來越遠。
終于回京了。
等車馬走遠了,黎周周掀開簾子,看著老遠處小小的丁點人影,大家還沒散,還在原地送他們。福寶就說“阿爹舍不得村里嗎”
“也沒舍不得。”
福寶便懂了似得點頭,說“我懂,爹說了,離別總是要有愁緒的,但未來更期待。”
“你爹說的對。”黎周周笑說。愁緒也沒了。
也不知道相公在做什么。
京里。
顧兆自打進了皇城做了首輔后,先前一個月是每天住辦公室此時的顧大人也沒覺得如何,因為府邸沒收拾好不說,最重要的是家里人沒來,回去也沒意思,住辦公室也好,挺方便的。
自然長久住皇宮也不合適言官參了他。折子是送到首輔桌上的,因為光武帝不愛批第一批折子,嫌第一批折子廢話太多沒個重點,要內閣進行第一論決策后,小事內閣批改下決策,大事讓圣上看。
這是內閣職權。
內閣這部門從前好幾朝傳下來的,但實際上,在大歷太祖時就有意收攏,到了康景帝時期,內閣快成了秘書部,決策權少了,只是寫文章、圣旨這些東西的。
更別提京里言官御史監察百官,那奏章是直達圣上桌案還曾參過內閣大臣儀容不整,圣上當時罰了。
于是內閣一度成為了花架子擺設,還是康景帝老年時期,精力不濟,才重新用了起來,分配了一些不算太大的事,交有內閣決斷。
可現在內閣有了實權其實也不算內閣,主要是首輔實權在握。
顧兆看著參他的奏章,寫的是鏗鏘有力引經據典,把他罵的狗血淋頭,說他一個外男在皇宮久住其野心之大,如今又把持朝政,以后定會架空圣上權利,是第二個佞臣輔政王之流。
“”這位咋還提前貸款以后的事呢。
整個內閣官員知道顧大人手里奏章誰遞的,也知道里頭內容,卻什么話也不說,眼觀鼻靜悄悄的,就看新首輔如何處理。
是遞給圣上呢,還是以后主動收斂。
“文章寫的還成,挺憤慨的。”顧兆看了下人,跟吏部尚書說“擬個調任函,這位趙大人別當言官了,屈才,來咱們內閣,就到嚴大人手下寫文章。”
把人言官給調到內閣做秘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