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是在村里吃膩味了,我現在嘗還不錯。”顧兆說。
“什么東西都是量,多了就不成了。”黎大感嘆,還是卷肉好吃。
自然說起這次恩科,村里孩子們情況。
“元元考上了秀才,他妻弟木二郎沒考中,就留在村里繼續念,元元同家里人商量了下,去府縣念官學,到時候好跟木二郎說說,村里的院子借給木二郎住了。”
“互相交流交流挺好的。”顧兆道。聽到顧晨考中童生,爹給包了紅包,便笑笑,說“謝過爹為我費心了。”童生不過才入門檻,回頭他寫了信送回村里,讓兩家孩子別掉以輕心。
他后娘那個秉性,真的是家里剛見個喜事就要張揚,穩不住,旁的倒好,讀書科舉這條路上,不能讓倆小孩也帶的自得忘形坐不住了。
倒是二叔家的,顧兆聽周周說起村里事,此時說“光宗雖是沒怎么念過書,但道理根骨不錯,二叔二嬸也能聽進光宗的話,不會太放縱倆孩子的。”
這倒是。黎大點點頭。
“再說還有元元在前頭吊著。”黎周周補充,二嬸高興一陣肯定就緊了緊倆孩子學業,不敢太輕飄飄慣著了。
元元中了秀才,那是王家的。
黎照曦還在桌上,大家就聊了些村里熱鬧事,回頭吃完飯,黎照曦得了爺爺買的一匣子糖人,黎大在旁邊打眼色,說“福寶可不敢全吃了,不然壞牙,你分著吃,明個拿去給弟弟們散一散,還有鄭家的阿姐,那小姑娘小時候可乖可討喜了。”
“好呀。”黎照曦抱著糖匣子跟爺爺打配合,“爺爺放心,我慢慢吃。”
他慢慢吃兩個不過分吧
黎照曦都大了不再是小時候二三歲了
顧兆把一切都看在眼底,不戳穿罷了,小孩子同爹高興高興,一天兩三個糖人又不是天天吃。
天色不早,黎照曦又同爺爺說了會話,就抱著糖匣子回自己院了。
黎照曦一走,顧兆和周周坐了會,說了些京里的事,像是鄭輝納了妾室,瑩娘有了個庶出的弟弟,黎大聽得直皺眉,“這、小鄭那孩子我以前看不像是這般的。”
“時日久了人心易變。”顧兆感嘆了句,但他其實心里對鄭輝還是抱有希望的,希望如爹所言,根子骨是正的。
又說了嚴二哥奶奶去世消息。
“當時打仗的厲害,二哥他家便沒跟咱們報喪。”
黎大說“那咱們回來了,得給規矩補上,拿些白事的禮過去看望看望。”
“好。”黎周周就點頭。
黎家一家團聚上了,孟見云的親衛們便起身返程了,這也不是去昭州,而是去前線陣前,不過顧兆黎周周乃至福寶都給寫了信,讓捎回去。
“我得給我親親侄兒寫信問問他想不想我這個叔叔。”福寶提筆的時候可是好好琢磨了,自言自語說“叔叔可是很想元寶的,元寶也不知道胖了沒,長牙了沒。”
還真是小大人一般。
京里入秋天冷了,發生了件大事圣上決定要御駕親征了,他不在的這些日子,京中所有政務皆交給首輔全權管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