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周周則說“其實開了年后,我也要去一趟兩浙,還有昭州。”
“”這次換柳樹驚了,“怎么還要回昭州那顧大人回不回福寶呢”
“就我一人,有正事要做。”黎周周沒說詳細,之前進宮跟著小容也聊起這個了,宮里過年熱鬧,也是年后又要忙起來了。
柳樹為了大白操心,等孩子一切安頓好了,才有心思去找嚴謹信。而黎周周和顧兆的忙碌,為的是各自理想,也為的是自家孩子未來。
光武四年春,太極殿前殿試。
第一名出乎意料非嚴柏川,而是一位十歲的商賈之子,嚴柏川居于第二,成績是內閣擬定的,送到歷無病跟前,歷無病看到排名還略是詫異。
“不是你義兄家的孩子”
“這位李金義文章風采略遜嚴柏川,但是其見解我很喜歡,大白還是略年輕了些,需要歷練。”顧兆前頭還是公事公辦叫大名,后頭便成了小名昵稱。
歷無病無異議,說定了就好。
名次下來后,自是有驚訝的,眾人都以為嚴柏川會位居第一,畢竟其父與如今的內閣顧閣老是義兄弟,再加上嚴柏川天才之名早傳了出來,如今不是第一,大家還納悶,就是李金義這位狀元都覺得是不是搞錯了。
可圣上金口玉言定了,這豈能搞錯
等人散去,顧兆叫了大白到辦公室,他本想問狀元沒定你可是心中不快,可見大白神色穩重,眉眼之間并未起什么情緒,不由心中贊嘆一聲好樣的。
“大人,我可否看一下金兄的試卷”
顧兆把卷子遞過去,說“你們文章寫法上不相上下,甚至你還高他一二分,但名次你落他一位,你自己看吧。”
大白看的快又認真,看完后又仔細看了部分,最后是心服口服,說“金兄高見解。”
“你只是虧在年齡和見聞,他是家中經商,自小耳濡目染的與你不同,只能說最后的策論題目上他占了便宜。”
不過考試也有運氣在。
顧兆見大白眉眼灑脫坦然,欣然拍了拍孩子肩膀,說“你心里還是急了些,嚴家不僅有你,還有你弟弟,這一門興盛,不是單靠一人,就是你父親還在,他雖是寡言少語,但很疼愛你們兄弟,不是想讓你光耀嚴家門楣,而是期盼你有所建樹,是你自己的志向成真實現。”
“你爹,不在意虛名的。”
“你別什么都扛在肩上,先去翰林穩穩磨煉磨煉吧。”
嚴柏川聽聞,鄭重的作揖,只是神色動容喊了“是,顧叔。”
“去吧,回去熱鬧慶祝下,都是大喜事。”顧兆笑道。
翰林院進了一批新人,而這位狀元李金義則是沒進翰林,而是去了通商海外部,等百官聽聞嘩然,這是什么衙門什么官職怎么沒聽說過
別是顧閣老為了給義兄家的孩子出頭,面上先看著公平給李金義第一定了狀元,實則背地里瞧瞧打擊李金義,可憐喲。
殊不知,這部門悄聲聲成立,顧閣老在調動下令之前,這位新科狀元李金義先到了黎府,與顧閣老、夫人相談了整整一下午,這位聽的是雙目發亮,佩服顧閣老、夫人不已,只等大展宏圖。
時年春天,天還未熱起來,圣上再次親征茴國,留皇后監國,顧閣老輔政。同時,通商海外部的李金義帶隊出京了,同行的還有顧夫人黎周周。
不過因為圣上親征浩大,倒是沒人注意到李金義這邊。
畢竟此時人觀念還是商賤,這部門新設立的,且名頭就是通商,又是商賈之子,京里官員是打心里瞧不上的,覺得顧閣老借著權勢打壓人罷了。
但沒人敢提,為了一個商賈之子得罪顧閣老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