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大一聽,說那就過去看看。
王元當年科舉成績不好不壞,算是中游,考進士時略夠了夠,在進士出身末游,但比掉到第三檔同進士強許多。他那個成績,進不了翰林,就是留在京里當京官,其實也不夠看,是個最末等小官。
可王元也不算沒門路,相反還是大門路。
他叔父是當朝首輔顧大人顧兆。
不過王元和他阿爹杏哥兒都沒怎么動去求顧大人的心思。王家長輩倒是想過,先被杏哥兒給按了回去。
“爹娘不是我說,你就瞅瞅顧家黎家這十幾年來,就該知道顧大人什么為人秉性了,我是不敢去求。”
杏哥兒一直怕顧兆,這么多年還是尊稱一聲顧大人。他也說不上來為啥怕,反正是沒怎么上桿子攀扯親戚過。
王石頭爹娘就是住村里的,顧兆當官時,那也沒給兩家多占什么天大便宜,那時候說是京里小官,沒什么油水,后來就是當了大官,也不許兩家連族收旁人銀子,替人辦事這類,只是讓兩族孩子好好念書,蓋了祠堂、族學。
說給出力吧,顧兆不算是滿金滿谷給家里拿銀子,說不出力吧,十多年后,黎家、顧家都出了當官的,就是他們王家都占了便宜。
“那不然求求周周你同周周關系好,自小一起長大的,問一問摸摸口風,也不是一定要給元元博個好前程。”
杏哥兒更不樂意了,“我做買賣這么多年,家里底子攢的,周周那是念我情分才拉攏我,我要是貪得無厭得寸進尺,那就半點情分都沒了。”
“再說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周周是大人物了。”
杏哥兒不是不想給兒子跑腿,只是他做買賣這么多年,也是見了世面,懂了人情世故,不用情分,那周周肯定會念著他的情分,要是他上去提,那就啥都沒了。
再說,杏哥兒覺得兒子不是大材料,當個小官也挺好的。
后來王家沒想到,他們沒去求,顧大人反倒先見了王元,跟王元說了片刻的話,在之后王元調任函就下來了,不過不是留在京里,也不是去富饒的中原兩浙當官,而是被調到懷安一個府縣里當縣令。
懷安那地方出了名的窮。
真真是窮鄉僻壤山溝溝里。
王家那時候還生氣,敢怒不敢言,就說顧兆,你不說給小輩調到好的,咋還給壞的去了
“是我求去的。”
王元跟爹和阿爹說。
“我學識不成,但能吃苦,也不怕苦。首輔大人問我,是要先苦后甜,做個為民的好官,還是要平平安安閑適一生,是我選了前頭的。”
杏哥兒當時就替兒子自豪,說“成,阿爹跟你們一道上任,再窮也不是沒窮沒苦過,怕啥。我兒子就是好樣的,選的對。”
王元在懷安一干就是七年,兢兢業業,確實是磨煉捶打了一番。新帝登基后,才調到上周當同知。
杏哥兒同王石頭自然是跟著了,如今一家人都在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