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十
幾十年前,東西坪兩村家里是青磚大瓦房是五根手指頭都能數出來,那會誰家蓋這個,在村里那是這個豎大拇指的。
主人家在村里溜達下田,走出去腰桿子都是直的,村里人露在外頭的產業就倆,田地莊稼、屋舍院子,誰家院子地夯實有院墻,誰家屋子蓋的多,誰家田肥莊稼收成好,這都是能看在眼底的。
這兩樣,閑了沒事誰家誰家都能聊一下午。
哪家的院子蓋的周正,那青磚可真是漂亮,瓦疊的屋檐也好看,院子大敞快地夯實實的,收成時曬麥子稻谷那多好啊。
青磚瓦房有了,地位就有了。在兩村,尤其是西坪村,第一個例子就是黎大家。
“剛分出來的時候,黎大窮的喲,那一間茅草屋還是村里人看不下去幫忙給砌出來的,那會有個啥院子,長得荒草都比黎周周高,分出去了,鍋碗瓢盆都湊不齊數。”
“正主家就是他爹娘住的院子,那會多敞快,好幾間屋,給黎三還有個書房,說是專門看書寫字用的,你說說,黎大那會和周周住的是啥,黎三那房是屋子多的住不開。”
村里人說起這個可不困,很是有精神頭,不管說幾次那都高興。聽的小娃娃們也高興,哪怕知道后頭啥情況,每次大人磕牙說嘴聊起來,小娃娃們都興致勃勃往跟前扎著聽。
跟聽故事似得,多有意思啊。
“那會黎三還沒去府縣,我記得分家后在村里住了幾年,黎大日子過得緊巴可憐,說句難聽的,那會黎大在村里真是這個。”比劃了小拇指。
一個鰥夫,帶著個小哥兒,又窮又沒個男丁,地里幾畝薄田,以后日子能過的哪兒沒好日子,那苦日子一看就到頭了。加上還有黎三黎二兩家作對比。
那會黎大在村里有啥地位那是村里半大小子見了也不咋叫人的,打心眼里看輕了黎大,就沒把黎大當輩分高的。
“后來呢后來是不是要招官老爺了”小娃娃迫不及待提前說禿嚕了嘴,這前頭苦日子聽久了就愛聽后頭氣派威風的。
誰知大人卻說“那還早呢。是黎大家蓋青磚瓦房大院子,這是黎大自己本事,掙來的家底。”
那是黎大在村里第一次出風頭,之前在村里就沒人把黎大當個人看,不是說欺負黎大,黎大那個頭力氣誰敢欺負,就是不在意、沒人聽你的話、村里辦紅白喜事要跑腿辦事的,誰都想不起黎大來。
別看是給主人家幫忙跑腿的事,能攬下這個事,說明此人在村里那是得人看得起,是有幾分體面和地位的。
但黎大就跟隱形人一樣,過去那幾年,過的苦哈哈,灰頭土臉衣裳破舊打著補丁,村里剛開始對黎大和黎周周有同情,可同情久了,那就是瞧不起瞧不上了。
黎大說蓋青磚瓦房,請村里叔伯幫忙,消息一出就炸了圈。
那時候村長驚了眼,說“蓋啥青磚瓦房真蓋啊。”
“真蓋。”
“蓋幾間擱我說,不然就是開了院子,屋頂換瓦片,多蓋幾年”
黎大定定說“都蓋,后頭正大三間,左右灶屋和放糧食的,都蓋。”
這可讓村里人好一頓驚,這么蓋可費不了銀子,算下來得二十三四兩了吧這次之后,村里人像是第一次才認識黎大一般,沒成想一聲不吭,窮了這么多年,一出手就是個響亮的。
院子蓋好了,黎大自此后在村里就有名有姓了。
“你們現在這些娃娃,好日子過慣了,不知道攢磚瓦房的辛苦,一生下來就蓋好了,睡在磚瓦房里多好啊。”
“磚瓦房有了,才能踅摸個好媳婦。”村人說。
小娃娃就害臊,也有向往的。
那時候黎大院子剛蓋個一半,就有媒婆踅摸過去找黎大說親。說你鰥夫這么多年了,帶個哥兒辛辛苦苦的,家里總是要有個女人給你洗衣做飯暖被窩的,我這兒有個好的,還是黃花大閨女就是家里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