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哥兒嫁了人的,你瞅瞅王阿叔過的什么日子,農忙了地里活也要搭把手干,誰讓是半個男人。農閑了還歇不了幾天,每日天不亮起來磨豆子做豆腐,家里養雞喂豬看娃兒都是他管,當哥兒命苦,以前黎周周也是半個王阿叔,當牛做馬的勞累。”
“你都說以前了,現在日子不是好起來了,黎大這招婿還是沒招錯。”
“黎家日子現在好起來了,那也是跟以前比,黎周周那個哥婿,莊稼地干不了,書也讀不出個名堂,以后還是要靠周周,黎大要是老了干不動了,周周啊就是下一個王阿叔。”
“要我看還是杏哥兒命好,嫁給了王家,家底殷實,王石頭又護著,剛進門他婆母還嘀咕,如今生了個大胖小子,穩穩當當的,這才叫享福。”
提起杏哥兒,這下西坪村沒人說短處了,都得豎個拇指夸兩句杏哥兒命好會來事嘴也甜模樣出挑。都是黎家出來的,年歲只差不到一歲,兩個哥兒一起長大,還是堂兄弟的關系,自然從小被外人比到大。
不過黎周周十三四個頭猛長后,這些比較的話就少了。
差太大,比不過。
黎周周聽到這兒壓根不往心里去,從小聽過來的,有什么好記著的再說村里和他能說說話的也就只有杏哥兒了。
杏哥兒過得好,他替杏哥兒高興。
黎周周不羨慕旁人,如今有了相公,現在累點沒什么,他不覺得苦,只要勤快了,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他在院門口提高嗓子喊了聲還有豆腐沒。
里面說話的一靜,很快聊別的,也有跟他說“快來,還有呢。”
黎周周進去,和大家點頭打招呼,王阿叔抬著兩板子豆腐出來了,上面蓋著一層麻布,因為下雪不能在院里買,灶屋又小人多擠不下,只能拿到石磨棚子下。
“別擠,今個兒做得多都有。”王阿叔說。
沒用,該前頭擠著要的照舊,“我先來的,先給我來五文錢的。”
“我家里孩子還等著呢,我要三文錢。”
王阿叔忙活不過來,一個人又是收錢又是割豆腐。里頭屋里出來七八歲的男孩,穿著棉衣,看起來也瘦瘦小小的,說“阿爹,我來幫忙。”
“趕緊進去,一會凍著了。”王阿叔趕兒子回屋。雪這么大,兒子底子弱,就怕吹了風傷寒,到時候還要看病吃藥,花費錢不說,受苦。
“阿爹。”
“進屋去。”王阿叔板著臉,可也嚇唬不走兒子。
買豆腐的人多,天又冷,都趕著買好了早早回去。有的拿著錢,就往王阿叔手里塞,嘴上說錢給了。王阿叔只能先顧這頭,別看一個村里的,有的人見人多忙起來就會少給一文兩文。
“少給了一文。”王阿叔叫著剛給錢的,手一攤開,就四文錢。
那人打哈哈笑兩聲,“喲還真少了一文,沒留意。”從腰上掏出一文給了過去。
“阿爹,我來收錢。”
王阿叔真忙的顧不來,他要切豆腐,大的五文小塊三文,只能讓兒子來收錢。
“阿爹,朱嬸三文的。”
“這個五文的。”
王阿叔兒子叫小田,起這個名也是有由頭的。那是康景三十九年的八月,王阿叔大著肚子在田里收花生,本來穩婆說還有半個月才生產,沒成想王阿叔干到一半就不成了。
要不是當時同在田里收花生的黎周周看見,趕緊抱著王阿叔回去,小田能生在田里頭。后來起名,在花生和小田選,婆婆說叫小田好,就定了小田。
小田幫忙收錢,這樣一來,快了許多,買完還沒走的,便夸一句小田真聰明,會給你阿爹幫忙了。
只是眼里可惜,這孩子乖巧孝順,就是身子骨弱,病懨懨的。
很快前頭買完了,打了招呼便走了,要是平日里天氣好,買塊豆腐還能在院子和大家伙磕牙聊一會,現在下大雪冷嚯嚯的,沒心情閑聊。
熱熱鬧鬧的人走完了,就剩最后的黎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