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村長五十多也姓王,平日里很嚴肅,在村里有威嚴。現在主動開口讓黎周周坐牛車,黎周周也不敢推辭,其實他心里也有點想坐。
倒不是偷懶怕走路,而是以前看別人坐他羨慕也想,那時候想坐沒得坐,現在就想試試。上去坐了會,以前他走在牛車旁、后面,看著車上人說笑聊天,現在換了個角度,他坐在車上了。
就覺得還好,沒小時候當什么稀罕事。
車上放著村里人要拿去鎮上賣雞蛋、柴火,地方不大,坐車上要縮著腿,不走動,坐一會冷颼颼,還要頂著車兩側后面村里人目光,黎周周不習慣,還不如走動,暖和許多。
所以坐了一小會,黎周周就主動下來了。
“怎么不多坐會這就下來了”村里嬸子笑說。
黎周周“我走動暖和些。”
“也是。車上還馱著東西,我看你兩條腿都不知道放哪兒。”
黎周周笑笑,不知道說什么怎么接話就笑或者嗯。好在嬸子都知道黎周周性格,也沒說什么,笑著和旁人閑聊了。
村里最近最熱話題就是爐子,你家買了沒、買了買了,還烤了個饅頭,用筷子插著轉幾下就好了、我家瞎折騰,旁邊放把花生,氣得我
杏哥兒拉拉黎周周胳膊,使眼色,小聲問“你和王嬸鬧不愉快了”
“嗯。”
杏哥兒“她咋惹你了你這脾氣都能鬧不愉快。”
兩人腳步慢了些。王嬸今天也來了,走在前頭,牛車上放兩捆柴就是王嬸家,拿去鎮上賣。往年村里還有幾家也一樣,今年因為太冷了加上買了爐子,拿柴火去鎮上賣就王嬸一家。
剛聊起爐子,還有人問王嬸。
“你家孫子才半歲大,原以為你家今年廢柴火不去賣了。”
“嬸子你家爐子買了沒瞧我問,你家孩子小,離周周家又是隔壁,應該是早聽信兒早買了。”
王嬸扯著笑說“今年柴火備多用不完,再賣一些,爐子我讓老大跑一趟。”
“今個兒買啊那可白跑了,二十八人朱泥匠家封爐窖了。”
這下王嬸連笑都笑不出來了。其他幾人聊天,一看王嬸臉色連忙換了話題,扯著一會要去鎮上買什么,給姑娘、哥兒買花頭繩,家里孩子要吃糕,是貴,這不是過年么還是買點。
后頭黎周周和杏哥兒走慢,隔了一些距離,這才簡單說了爐子事。杏哥兒一聽先是呸了聲,“她也好意思,還你用過她不嫌,給她便宜十文錢。”
“我拒絕了,這事就不說了。”黎周周說。
杏哥兒便不說了,側頭看黎周周,臉上喜氣洋洋說“要是以前你肯定吃這個虧,不好拒絕,現在挺好。”
“我也不是傻,只是以前都是小事,少吃一口,多走點路,這都沒什么。”黎周周說。
杏哥兒想也是,那時候他先嫁人,后來看黎周周也著急,還給說了村里幾個不錯,雖然樣貌長得丑了些但人老實本分,就他說破嘴皮,黎周周不樂意還是不點頭。
“不說這個了,我跟你說聽你,回去跟我大嫂示好,爐子我沒放堂屋,就放我屋里,不過叫她倆孩子來我這兒玩取暖,瓜子花生供著,當天大嫂對我就熱情許多,幫元元搓尿布,她心里也虧著,知道爐子事挑撥我婆母”
杏哥兒大嫂許氏是個勤快人,能吃苦,也是個會過日子,不算特別摳,就是日子細發,和婆母差不多。所以杏哥兒婆母很滿意許氏。可天冷了,大人能扛著冷凍一凍沒事,小孩就不成了。
許氏一兒一女,去了二嬸屋里取暖,吃喝杏哥兒也沒拘著,兩孩子干完家里活就愛去二嬸屋里玩,暖烘烘還能逗逗元元。許氏回來聽兒女一說,當然是對杏哥兒更上心了。
“我婆母最近看我都沒之前橫挑鼻子豎挑眼了,今個兒去鎮上,讓我買瓜子花生大伙吃,還多給了我五文說讓我吃碗面別冷著。”
杏哥兒提起來美滋滋。
黎周周也替杏哥兒高興。
到了鎮上,大家伙三三倆倆結伴買年貨,或者賣雞蛋、肉、柴火。
有人家豬殺早,就打著主意到鎮上賣出去換一些銀錢。眼瞅快過年了,像要做新衣布、棉花,早些日子都買好做好了,如今買年貨就是送禮糖、糕,或者給家里添點干貨飴糖醋鹽。家里疼孩子,買點手帕、頭繩、零嘴、玩具等等。
因此來路上就知道你是賣東西還是買,買頭繩手帕一個鋪子,約了時間到時候在鎮門口見,結伴忙去了。
黎周周和杏哥兒能買一起,兩人十來天前買過一回,現在杏哥兒給家里公屋跑完腿,買了鹽和干貨,隔壁就是糕點糖鋪子,過年回娘家,他娘好面子,得買一塊糖,還有酒。出來前他問了大嫂,大嫂說不用他捎糖,就買些干果飴糖就成,給了他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