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是了。”村長接口。
這么一想明年上了肥真能有五石嗎
這、這也太多了。震驚一臉不知道說啥心里如是想。
祖祖輩輩扎在田里,從沒想過會有一天能種出這么多糧食。大家是信都不敢信,可心里又隱約有些期待,明年趕緊來著吧。
又說了一些莊稼經,問顧書郎旱肥、水肥,仔仔細細,聽見顧書郎說可以明年提早買了石粉做,尿攢著時間久了味大也沒地方放,加了石膏晾曬干了做成肥料倒是能儲存好長一段時間。
于是大家也有了經驗,不然去大棗村買石粉也緊跟著。村長心里有數,等去鎮上上完了稻子糧,緊跟著跟大棗村石粉家買石粉,這樣一直燒,村里陸陸續續往回搬。
明年全村可是要買,那不得今年訂了,可不能晚了。
“對對對,村長我把錢提前給你。”
“我家十畝水田都上。”
“我家十五畝水田肥。”
七嘴八舌。
村長嫌吵,說“等上完了糧稅,大壩壩上登記,不放心我買,到時候跟著一起去。”
這事就定下來了。
今年西坪村起碼有七十戶上了肥,雖然五畝、三畝做,但加起來已經比去年多了很多,黎大家糧稅在其中格外矚目。糧太多,家家戶戶男丁都上,推車推車。
黎大糧稅還是蹭了一趟村長家牛車,二百多斤呢。
“這次賣了糧,給家里也買一頭牛。”黎大晚上吃飯時跟周周顧兆說。
黎周周沒啥意見,今年糧食多,總不好年年借村長家牛車使。黎大也是這么想,應急一時,不能一直這么干。
顧兆問價。
“一頭牛犢五六兩銀子,大點能使了還要添上二三兩,看成色牙口。”黎周周跟相公說。
“買個小就成,今年不用了,好好喂喂來年十月收稻谷就能使上。”黎大說完,看哥婿有話要說,“兆兒你想說啥”
顧兆和爹說“我就是想要不要買一頭騾子能耕田拉貨。”還有一點顧兆沒說,要是去府縣,家里搬家騾子更方便好使一些。
“騾子也好,和好一些牛價錢差不離。”黎周周雖然不知道相公為啥要買騾子,村里人買牛更耐用,耕田拉糧好使,雖然走得慢了些,可相公這么說指定有道理,便看向爹,“爹。”
買大件還是爹拿主意。
黎大想了下,騾子價錢倒是還成,可騾子田里干活不如牛好使。不過想到哥婿是心里有主意人,走一步看三步,就像是地里肥料,旱田上了,水田也琢磨出來了,還和村里一起買石粉便宜了三十文,便一口答應“成,那就買個騾子。”
十一月初,西坪村去鎮上送糧。
排了老長隊,終于到了西坪村了,村長交上了登記本,跟糧官抱拳鞠躬,腆著拘束笑臉,“官爺,這是我們西坪村今年交水田糧稅,一共是”
識字糧官拿著冊子開始摘抄,登記,寧松鎮西坪村康景四十八年秋,水田糧食收成,村中每戶家主男子姓名、畝、收成、糧稅多少。
登記嘴里報一家名字,糧官便解開麻袋檢查糧食,確認無誤了,登記糧官最后一欄用朱筆畫個圈。
剛開始倒是挺順,登記糧官越往下念,聲音慢慢停了,本來檢查糧官沒聽見音,側頭看,意思咋了
村長也緊張起來,小心賠著說“大人,我們村上糧我都查過,只有多不會缺,是不是哪里沒做好”
檢查糧官“讓你說話了,一邊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