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羨慕著呢。
還有人想,這么好的面料顏色,讓個老太太穿身上,這不是糟蹋浪費了么。后來真有人去鎮上瞅,一問價錢可舍不得了買同款,選了塊便宜的,回來又嫌,總是記著顧老太身上那件,又學了一通,顧老太過生那天穿的襖子光布料值多錢,別提棉花,還有那繡活,嘖嘖,你說黎家圖啥啊給個老太太送這么貴重的禮。
總之,本來是顧四家蓋屋擺流水席的熱度,當天吃席到之后幾天全成了顧老太過壽,黎周周送的短襖,顧大家出了一半銀子不然李桂花那小氣樣能舍得
雪還沒下。
黎家收起來的火爐早早擺出來了。
村里人去年買的,今年也差不多時間拿出來用,沒買的農閑了趕緊去十里村朱泥匠家買。王嬸家也是。今年水田收成好些,手里富裕,加上去年孫子凍得直哭,天剛冷,大兒子便說要買爐子。
王嬸臉色先是變了下,最后不情不愿的掏了三十文錢給大兒子。
買就買吧。
今年訂爐子的多,朱泥匠說附近幾個村都有人來買,要排隊等個六七天再來拿。朱泥匠家這一年憑著燒爐子、燒大茶缸就賺的不少。這會老子坐在后院的爐窖前,手里端著大茶缸,沒事喝口熱茶,盯著兒子干活。
兒子手藝不如他,還是要多看看。不過現在活多了,整天要他一人燒忙活不過來。
朱泥匠說“下雪前,你和你媳婦抽空去趟鎮上,給黎家的禮別忘了,一塊糖,黎大好像愛喝酒,再買一壇子酒,還有干貨脯子,這些錢別省。”
“曉得了爹。”朱泥匠兒子知道今年的進項全是靠顧書郎的主意,買那些個東西才能花幾個錢
別看大茶缸賣的便宜,可做起來也省事不費什么功夫,鎮上村里干粗活的都愛用這個,黃泥也是村里附近山上掏的,不要錢,柴火也是撿的,就是費把力氣,結果這個賣的最好最賺錢。
更別提爐子了。
“你看著拿,別寒酸了,我瞧著顧書郎是有大造化的。”
朱泥匠兒子覺得爹又說高了,顧書郎是聰明些,琢磨的大茶缸也好使,可大造化就不成了吧難道還能跟村里秀才比肩了
過了幾日,附近各個村子的人來取爐子,其中就包括王嬸的兒子。這人去年見過,二十八封爐窖了才來,朱泥匠兒子記得清,還說家里有孩子能不能通融下。
想啥呢。你家有孩子不會提早來買,他家爐窖都封了,這要是拆開燒一爐得到年三十,還過不過年了
沒見過這樣的,心疼孩子那就早些時候來。
王嬸大兒子買到了爐子心里松了口氣,臉上也多笑,跟著朱泥匠兒子聊了兩句,說起今年莊稼收成好,有肥田法子。朱泥匠兒子聽了個模糊,啥肥田法子
他一問,這人含糊拿著爐子就跑了。
回頭朱泥匠兒子跟爹說。朱泥匠說“剛那人是西坪村的”
“對啊,去年上門買爐子還說是黎家隔壁的,我記著呢。”
朱泥匠來了精神,讓兒子把話仔細學一學,聽完后,然后說“這次去黎家早早拜年,我跟你們一起去。”
“啊爹,這就不用吧大冷天的冷嚯嚯。”
“我和黎大說說話,你懂個屁,趕緊干活。”朱泥匠踹了這不開竅的兒子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