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宇之上,歷來不見邊際,傳聞唯有那神秘莫測的創世者,才真正知曉它到底有多大,但創始者的存在,一直都只是傳說。
除卻浩瀚遼闊的疆域之外,那天上的星空之中,也暗藏著諸多大千世界,號稱“星空三千界”,但一些古老的生靈說,“三千”一詞,乃是虛指,它代表著無窮無盡
大易紀元之中所流傳的傳說,也遠不止于此,比如,關于大易紀元的真正來歷,某個古老至極的生靈便曾給出過答案。
傳聞,那是他已然是超凡脫俗,明悟天地大道的存在,他先是承認世間有“輪回”的存在,還說自己曾經的身份,非同小可。
那些后輩聽聞,自然好奇,爭相問及,他便又不肯明說,只是道“大易紀元,乃是諸宇之上天地規則的重塑,是萬物生靈的重生,在那之前,天地之間,一片混亂,諸道不生,諸物不長,陰陽無根,五行不存”
之后,那極盡古老的生靈,又講述了許多關于諸宇之上的奇聞,有許多是那些后輩不曾聽聞,也無法想象的。
他還說,諸宇之上,有一部分生靈,擁有著極為不凡的前世,但想要覺醒那一段記憶,便只有一個方法,那便是入道,因為他們的記憶,都寄存在“道”中。
那些后輩又問“敢問師祖,何為道”
那生靈經過一陣思忖之后,便告訴他們道“世間萬般皆為道,世間萬般又皆非道,對有些生靈而言,道便是腳下的路,便是內心的志,而對有些生靈而言,道便是他的兄弟,甚至知曉,道非無名,而有名姓,說不定,姓牧”
這番話,前半部分,一些天資聰穎,悟性高絕的后輩還能聽懂一些,覺得受益匪淺,但最后一句,則是令所有后輩滿腦子混沌。
“道,是某些人的兄弟,還姓牧為何啊”
這諸多生靈困惑不解時,卻見那師祖已然消失不見,獨留一群后輩在那里苦苦思索。
“我明白了”
忽然,有人心頭靈光一現,望著自己的雙手,與剎那間,陷入頓悟境地。
“兄弟,便是手足,老祖之意,是要我等莫要將道,看得太過于高深晦澀,只需將其視為我等的手足即可,這或許便是師祖平日時常掛在嘴邊的大道至簡”
“那道姓牧又作何解”
“管他呢,師祖道行,高深莫測,能從其中體悟三分真意,便已算是得天獨厚,那妙語三千,我只悟這一句,便是上乘道法”
那其余同門聽聞,深以為然。
有個叫李耳的青衫道人聽聞,若有所思,隨后將“道姓牧”這句話,苦苦思量,揣摩其中精意,許多年后,果真有所得。
“原來,還是落在那大道至簡四個字上”
“道姓牧,或許,牧便是道的別稱,而牧之一字,拆開來看,乃是一牛、一文,牛乃勤懇無怨之物,文有智慧開明之功,或許,這便是求道的根本”
悟得此等玄妙時,青山道人李耳,已是個中年人了。
他勤懇求道,立志覽盡世間文字,于是便道騎著一頭青牛,手持紙筆,于青牛背上,記載生平感悟,到了一個名為“函谷關”的地方時,便將生靈的一些領悟留在那里,后世生靈稱之為“道德經”。
此書分為“道經”與“德經”兩部分,但德、道二字當并存,故曰有道無德,道中之魔,有德無道,一座空廟。
卻說那消失的祖師,后人因其神通廣大,通天徹地一般的本領,故尊其為“鴻鯤祖師”。
這位祖師,自成道之后,便極少在天地之間出現。
在那大易紀元開啟之后的不知多少歲月后,諸宇之上的最高處,則是多了一道身影,盤坐在三十六色云霞匯聚的法座上,望著那無盡的空冥,始終面露一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