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網絡上僅以微博這個平臺論,與超進化時代相關的作品、同人超話已經超過了50個,收錄超進化時代相關作品投稿的各類型bot已有10個,且每日都有內容產出。
這些產出的中前期應該都是不輸工作室的約稿作品,雖然這些花費不在明面上,但是這是一個持續性的產出,不論畫稿質量如何,至少需要保證各個bot有同人作品和維持熱度和關注度,維持這樣的熱度,每個月充數的稿酬支出大約在100萬,高品質的衍生作品價格另算,還有各個條漫作者的每月稿酬開支,這部分總計費用應該在500萬左右。
這還只是超進化時代的條漫、泡面番的制作成本,目前來看,他們應該還有動畫番劇在制作,這個成本比泡面番要高得多,預計應該也是千萬打底。
李晟在超神項目是數值負責人,對于數字也十分敏銳,他一條條一項項地將不輸工作室有可能的制作成本給列了出來,每一條的內容都像是閃爍著金錢的光芒。
李晟就這還只是制作成本,還沒有計算推廣營銷的成本,不過他們這次的動作實在是太大了,在網絡上產生的自然熱度就非常驚人,那些畫手和二次元愛好者也會自發地制造熱度,算下來推廣營銷的成本大概也折合在制作成本里面了。
說到這里,李晟一臉認真地感慨真的是好算計
陳山也完全同意李晟的說法這個成本,可比超神當初打造i的投入還要更驚人了。
李晟點頭同意,那可不是嗎
超神項目是真的有錢,當初想要打造i也是非常認真的,整體的成本預算在1個億,這其中包含漫畫、動畫、小說、舞臺劇等多個不同方向的制作和推廣成本。
非得要說,超神當初花的錢真的也不算少,李晟和陳山他們作為超神項目的高管,當然也跟進過當初超神i開發的整體工作,所以剛剛在推算不輸工作室花了多少錢時,李晟才能一樣一樣地計算,如數家珍。
只可惜,超神當初的i開發完全不像是不輸工作室這么順暢。
李晟也說不清問題究竟是出在哪里,他們當初邀請畫手給超神的人氣角色繪制周邊同人,也花費了大價錢給人氣角色制作了電影級的3d單人故事短片,還砸了大量的推廣資源,可是仍舊是只有游戲玩家會關注他們的內容,根本沒有能夠產生像是超進化時代這樣的破圈效應。
一款還在內測期間的游戲,根本都還沒有幾個游戲粉絲,結果就先在二次元圈子里打響了名氣
這就離譜
陳山想了想,道也許超進化時代的策略方向才是對的,我們當初給角色制作頂尖的電影級單人故事短片,雖然畫面是非常精致,但是我們在制作的時候還是遵循了游戲cg的開發思路,要在兩三分鐘之內把一個角色的生平故事或者關鍵轉折點講出來,這樣當然難免顯得故事有些單薄。
不僅是這樣,這種短片故事的敘事方式,故事單薄,但是因為制作又確實是頂級的,所以成本居高不下,單個5分鐘左右的短片,成本大約就在500萬上下。
他們全部的預算也只夠做20個這樣水準的短片。
而且這種電影級別的3d動畫,他們游戲內的原生模型以及場景基本都無法使用,動畫制作方需要重新對人物進行設計、建模,也需要重新根據劇情搭建場景。
一個5分鐘左右的動畫短片,制作周期就需要3個月打底這還是制作團隊全速趕工的結果。
超神項目因為是國內的級游戲項目,他們在開發i打造i人物時,當然想的是不論動畫還是什么,一定要最好的品質。
最好的品質對應的就是最長的制作周期和最高的制作經費,以及經過兩三個月打造的i人物動畫短片只夠玩家們看上兩分鐘,留下一個關于這個人物的粗略記憶印象。
李晟想想陳山說的話,也是一陣無語凝噎艸,大山你說得對,我們當初怎么沒有想到臥槽,我們一個5分鐘的動畫,那個成本也夠做它個50集的泡面番了啊又有故事又有內容,制作周期也短,玩家們還能看得滿足,不至于兩三分鐘一看就沒
不止是這樣,50集的泡面番比起5分鐘的人物動畫短片,哪個能讓玩家更加讀懂游戲人物的故事生平呢
而且,50集啊
這完全夠他們以主推i人物為主,附帶上游戲里的一堆角色出去,用泡面番輕松地給他們塑造角色性格順便拉c什么的了。
想到這里,就算是李晟這么大大咧咧的家伙,也是一臉的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