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前世還是今生,周銘都清楚光買是買不來頂尖科技的,必須要想辦法自己突破,
尤其周銘很清楚這兩年將是光刻機重新打破摩爾定律的關鍵節點。
“我聽說現在的光刻技術已經逼近了物理極限,因為就算是最小的極紫外光,仍然有一百多納米的直徑,因此無法進行兩百納米以下的光刻。”
“但我在德州儀器參觀的時候聽說可以使用鏡頭組合來不斷縮小光束,同時再進行水的折射,就可以讓光束進一步縮小,從而實現兩百納米以下的光刻”
周銘在約見韓振大使時千叮嚀萬囑咐“我們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著重研究浸潤式光刻技術。”
這個話周銘根本不敢在電話里說,不能冒任何有可能泄露的風險,只能交代讓韓振大使口耳相傳,讓人記在腦子里帶回國內。
最終當這個話傳到王如軍那里的時候,讓這位大佬沉默良久。
“我能和這位周銘先生通電話嗎”王如軍問。
幫韓振帶話的工作人員遺憾的告訴他“很抱歉不行,我們不能承受暴露研究方向的風險。”
“可是浸潤式光刻技術仍然還只是一個設想,光在水里的折射并不規律,他很難真正運用到光刻技術上。”
“相反,現在干式光刻機的技術既然已經到了瓶頸,這正是我們迎頭趕上的好時機呀”
面對王如軍的話,工作人員很遺憾的搖頭告訴他這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但周銘先生還說了一句話,就是我們必須得為國家在創時代的時候做點什么。”
王如軍怔怔看著他,半晌后回答“我知道了。”
同樣掙扎的還有在閩臺的王仲敏,他剛剛送走利康公司的負責人。
原本他打算購買利康的光刻機用于自己新公司的生產,可當他了解以后,卻發現利康公司的光刻機仍然停留在193納米上。
王仲敏搖頭“這個技術太落后了,如果我們采用這個技術,那我們和現在其他的芯片公司毫無區別,甚至我們都競爭不過聯合電路。”
王仲敏遲遲沒有選擇光刻機的舉動讓麥迪遜很惱火,他兩天三個電話打到王仲敏的手機上,質問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選擇你是希望你能在芯片生產的戰爭上搶到先機,而不是讓你做思考游戲的”
面對老板的怒噴,王仲敏也很無奈,他直言自己想做到最好,不想讓老板失望。
王仲敏的解釋在麥迪遜聽來就是狡辯,麥迪遜不得不向他再三強調“我要的是市場如果今年你要是再做不出任何成績,我想明年閩臺芯片就可以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