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艦隊一
聯合艦隊一
王景弘一行在副指揮使張立的陪同下,登上指揮艦,走進了最高層的聯合艦隊指揮部,只見指揮部分成一大一小兩部分,大的大概有1000平米,小的也有300平米,整個指揮系統與后世的指揮系統差不多,大廳屬于鏈接指揮中樞與外界的最關鍵節點,也是初步的決策機構,由另一位副指揮使楊光強負責,職能包括收集情報,分析情報,提出初步的行動方案和戰略預判,下達命令等等。
大廳中央是一個碩大的實時海圖沙盤,上面的信息一目了然一覽無遺,包括洋流海浪,風速風向,海島海礁,溫度濕度,陸地距離,聯合艦隊各艦船的位置以及海上其他艦船的位置,最神奇還有對未來的天氣預測,這都哪跟哪呀,這也太先進了吧,看到這里,王景弘心里起碼有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700多年前的明帝國海軍就具有了現代海軍的雛形,反而到了明末清末,華夏海軍事實上變成了存在艦隊,你說這后人得有多敗家才能做到呀,真想把這些后人,一個個從地下扒出來暴揍一頓,解解心中的悶氣。
王景弘知道這時代各種信息的精度和準確度還是很有限,實時也只是相對的,但整個指揮系統的思路是正確的,一步步擴展完善就是現代的指揮系統,制約這套系統的最大困擾便是探測設備,這時候望遠鏡還沒有發明,通信只能在肉眼的可視范圍內,也就是整個艦隊往外推5到10公里左右,而且還受到環境的影響,超過這個距離就只能按照預先的計劃執行,出現緊急狀況則非常考驗分隊指揮官的指揮水平,結果很難預料,就算是在陸地,也一樣有這個情況,只是沒有海上嚴重。
這還真是一個問題,王景弘心里想,還得抽時間與馬和好好研究研究。
楊光強,副指揮使,38歲,川省人氏,從小對大海無比向往,長大后加入朱元璋的水軍,作戰勇敢心狠手辣,在戰斗中屢立戰功,曾任水軍總督,在組建聯合艦隊的時候,朱棣親自點名出任副指揮使,相當于聯合艦隊參謀長,光頭,人稱光頭強。
張立,副指揮使,36歲,安徽人氏,與朱元璋是老鄉,后來追隨朱棣,善戰,勇武無比,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官至陸軍總督,這次也是朱棣點名加入聯合艦隊,任副指揮使,負責指揮海軍陸戰隊,人稱地獄魔鬼。
首先是光頭強向王景弘詳細介紹各部分的模塊功能,包括有命令發布系統,通信聯絡系統,情報搜集系統,后勤保障系統,海圖制作系統,導航系統,環境監測與預測系統,最后是武器裝備系統和海上作戰系統。
此時的大明帝國,航海技術以及武器裝備非常先進和完善,應該說超越這個時代,導航技術方面分為天文航海技術和地文航海技術。
天文航海技術是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與船舶航行的位置,將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這種技術稱為“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最后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此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最先進水平。
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線路就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
聯合艦隊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熱兵器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比如碗口銑,一種可靈
活操作的火炮;噴筒,是用于水戰、攻城掠地、殺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備神器,水陸通用;同時還有最新發明的武器“賽星飛”,是世界上最早的水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