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兩人相視大笑,笑得旁人莫名其妙。
馬和“船上拉歌又準備怎么樣作弊我記得你對音樂好像不是很在行呀。”
王景弘“所以我只準備盜幾首軍旅歌曲,
其他的讓他們自己發揮,最后會往那個方向發展就不是我該操心的事咯,要相信群眾嘛。”
馬和“你說要是推出搖滾會怎么樣”
王景弘“對音樂我就是一個門外漢,你倒是在行,不過我提醒你,不要太過超前,否則對歷史的發展不一定是好事。”
馬和“那也是,精神建設必須依托物質基礎。”
下西洋啟航前三天,明成祖朱棣專門為這次下西洋舉行了一次廷議,主題是探討下西洋的可持續性,因為戶部有官員認為下西洋的財政支出太大,恐怕難以持久,對這個問題,幾乎所有官員多多少少都有這方面的擔心,包括朱棣本人。
今天的廷議高官云集,王景弘與鄭和位列其中。
對戶部官員提出的問題以及其他官員的擔心,王景弘做了充分準備,對官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皇上,各位大人,這次下西洋的政治訴求以及文化傳播重任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在這里重述
,我今天要說的,也就是各位關心的經濟問題。”
王景弘“從表面上看,下西洋確實是耗費頗大,最主要的方面在戰船的制造和保養,其他方面倒是比平時的耗費增加不多,畢竟在陸上,這些軍隊和人員也是要消耗物資的。”
王景弘“那么耗費了這么多財政,到底值不值呢,我認為是值的,而且得到的利益遠遠高于付出,這是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壯舉,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節點,是大明帝國長盛不衰的保證。”
王景弘“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下面幾點,第一是下西洋可以了解海外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對保衛明帝國漫長的海疆大有裨益,同時保衛我們在海外的同胞以及保衛明帝國的海外貿易,制定和維護海上貿易規則。”
王景弘“第二是擴展明帝國的版圖,要知道海外有很多無主之地,正所謂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必須清楚,明帝國沒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這些地方有很多明帝國必須而又緊缺的物資,引進這些物資可以大大緩解國家的壓力,保持國家的良好生態環境,
我們國家的西北地區,一直都是歷代王朝的中心,只是由于毫無節制的開發,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環境越來越惡劣,因此國家的行政中心不得不一次次的往南遷,我們必須引以為戒,盡量讓那些過度開發的土地得到休養生息,讓西部地區重現當年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