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劍耗盡體力的時候,終于發現,這盔甲人表現得更加不堪。
秘境人也許足夠殘忍,足夠有恨意,但那是不行的。
憎恨可以支撐你躲在一間狹小房屋里,每天咬牙切齒的看著仇恨的人是好是壞。
活下去,堅持下去。
但這種堅持,往往就是閉門造車。
過去的時候,我們知道荊軻刺秦。
在這個故事里,有個人。
秦舞陽。
他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大小也該算個名人,起碼他參與的歷史事件,可以說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那就是有名的刺殺秦始皇,等等,有人說那不是荊軻刺秦王嗎?是荊軻刺秦王,可荊軻刺秦王時還有個助手,那個助手就是秦舞陽。能和大名鼎鼎的荊軻一起被選中刺殺秦王,也一定并非普通人,史書上就記載這個秦舞陽十三歲就殺了人,目光兇惡的都不敢讓人直視,顯然是個亡命徒似的人物。只可惜在刺殺秦王的行動中表現的實在是太過差勁,完全沒有少年時的兇惡,行動還沒開始就已經嚇的“色變振恐”,跟當年的他簡直判若兩人。再和身邊面不改色心不跳,鎮定自若有英雄之氣的荊軻比起來,就更顯得他膽小如鼠了,難怪人們記不住他,要知道中國人是只記大丈夫,不記膽小鬼的。
同樣是被選取的精英刺客,為什么一面對秦王,秦舞陽就失掉了當年的兇光和霸氣,一下從“亡命徒”變成了“膽小鬼”。而荊軻卻有著那樣的豪氣?難道是小人物上不了臺面嗎?可從荊軻的履歷表上看,也沒見他有什么過人之處,其實細讀荊軻的履歷到覺得很有問題。荊軻衛國人,“好讀書擊劍”,曾游說衛元君不被采用,與蓋聶論劍被怒目嚇走,和魯勾踐下棋被罵一聲不吭的逃走,到燕國后與殺狗的屠夫和玩樂器的高漸離成了朋友,最后經燕國名士田光介紹引薦給太子丹。當荊軻聽太子丹說要他去刺殺秦王他是拒絕的,于是太子丹尊他為上卿,安置在上等賓館,提供最好的食品,美女寶物不時的獻上,而且每天親自拜訪給荊軻做思想工作,最后終于抵不住糖衣炮彈的攻擊,答應了太子丹。但荊軻仍然吃喝玩樂,過了很久都沒有啟程的意思,最終太子丹幾次請求,荊軻終于出發了,可就在出發當天荊軻還是遲遲不肯動身,說要等一個人,太子丹實在忍無可忍用話激了一下荊軻,荊軻氣憤的還沒等到朋友來就動身出發了。從以上的種種跡象表明,荊軻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起碼沒比秦舞陽有什么過人之處,人家畢竟還殺過人。而且,從事實上看荊軻還是有些推脫的意思,好像還沒做好準備,更談不上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勇氣。副將秦舞陽好像早已選定,應該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但刺殺行動的事實是二者正好相反,荊軻像已做好必死準備的秦舞陽,秦舞陽像還不愿送死的荊軻。這樣的結果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荊軻出發了,唱出了悲壯的詩歌。而那個可憐的秦舞陽只是因為曾“少殺人“,也被看成“亡命徒”似的人物,臨時被綁送著和荊軻一起出發了。也許他還不清楚要去哪里,去干些什么。就算知道了,他也一定不想死,至少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做好必死的準備,因為他沒“享受”過太子丹“鴻門宴”般的教育,也許他一路上還在想著為何選中他,也許他也曾想著如何求生,甚至想到逃跑,只可惜滿腦子的胡思亂想沒有任何成效,只能讓他變得更加恐懼。最終一路上的思想斗結束了,雖然想活戰勝了想死,但一切都已經晚了,抬頭的瞬間已經到了秦始皇的宮殿,一切都結束了,秦舞陽只能發抖著跪在了秦始皇的寶座下,跪在了死神前,跪在了歷史的記憶里。這個并不想死的人,死在了暴君的刀下,死在了荊軻的背影下,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為什么會如此呢。
原因很簡單,秦舞陽是個二代。
這個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見秦始皇的時候卻嚇尿了。
原來,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馀里。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
一個三代。
三代未必個個都廢物。
但不廢物的三代。
難找。
這就是真實情況。
秦舞陽作為一個三代,殺了人當然沒人敢管。
而他殺人,呵呵。
各位自行腦補,一個十三歲的官三代孩子在殺人之后政府的處理方式,觀眾的怒而不言,回家之后家里的安撫話語。“是秦舞陽啊!誒呀孩子還小,家里領回去教育教育得了。”聞訊趕來的警察如是說。“看人家老秦家的孩子真牛逼,殺個人就跟玩似的。”圍觀者如是說。“舞陽真厲害,隨他爺爺,以后肯定是個大將軍!”秦舞陽的各位不知道哪來的叔叔大爺如是說。
原因很簡單,你躲在自家的豪宅或者權利范圍內,自然可以很牛。
但是一旦出了這個圈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