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你自己好像多么勇武一樣。”
“我愿意用我的下半生守護你。”
“這個你,你是想說你們吧,而且,是下半生還是下半身,誰知道。”
“呵呵,對了,我們快點行動吧,我估計,最先過去的人,已經起碼溜出去幾百米了。”
情況比王劍所想的還要糟糕的多。
歷史上有過無數次這樣的經驗,最危險的時刻,絕非是戰斗激烈敵人來襲的時刻,而是你認為安全,實際上不安全的時刻,那種時刻,你懈怠了,疲勞了,忽視了,然后被敵人一悶棍擊倒。
人生有如鐘擺,擺動在痛苦與倦怠之間。
拋開哲學的嚴謹和束縛,就是我們設立目標,我們追逐目標,達不成目標,我們痛苦,目標達成,短暫的幸福后就會趨向于無聊。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追不上目標,就像那些年我們追不到的姑娘,這個追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謂的努力。
努力來,努力去,努力去,努力來,可目標總是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于是乎就焦慮,到底能不能實現呀,是不是我走錯了方向,是不是我還不夠努力,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
越問越焦慮,越焦慮就努力,至少看上去努力,此處的努力很多時候已經并不是為了目標前進,而僅僅是為了掩蓋焦慮。
因為只有努力著,才能用潛意識告訴自己:你瞧,我沒有懈怠啊,我還在拼著。
可悲的是,很少人能發現,這樣的努力其實根本就是徒勞無功,像等待戈多,像椽木求魚。
這就是離目標還遠的努力者們的焦慮。
離目標很近的努力者,是另外一重焦慮,有趣的是,往往他們離目標越近就越焦慮。
焦慮什么呢?
害怕成功不了,害怕又是一出夢中花、水中月式的虛幻,沒準一個鬧鈴,就把一切成功的喜悅都刺穿、擊碎、血淋淋。
為什么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就因為最難的恰恰就是最后這十里,這十里發生的變數也最多,就在你期待第一、等待掌聲起的時候,沒準一個不留神,就被一個像風一般的男子,“嗖”地一聲超越了過去,然后掌聲響起來,歡喜的不是你。
正因為如此,才有沖刺這一說,所以臨近目標的人,往往也要比尋常更加的努力,也更加焦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反正我小的時候,沒趕上好時候,作業繁重,雖然我自恃有點小聰明,可以用三支筆寫作業,但也還是他媽的累啊。
跟女神好上的時候,她摸著我的手心,曖昧的笑,說這么多老繭,你這些年過的真不容易,以后你有好日子過了。
我當時怕破壞了氣氛,忍住了沒說,尼瑪你以為這是擼的,這是小時候寫作業寫的啊!
那時候雖然作業多,寫著累,但還是要堅持寫好的,誰讓我是課代表,誰讓我是第一名,槍打出頭鳥,別人寫不好沒事,我寫不好就要吃粉筆。
接回前面,話說當時寫作業,寫一兩個小時,完全沒問題,可是一到快寫完的時候,手就開始顫,尤其是寫到最后幾個字的時候,會突然生出便意,有時候幾乎控制不住,要先上了大號,才能把最后幾個字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