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的,我們平時所處的環境太多元,太嘈雜,總被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不知不覺的浪費了時間,打亂了計劃。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就沒有拖延癥這個問題,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接觸不到新鮮事物和陌生人,大環境本身就是最小化的,那些執著于研究特定課題的人的環境也最小化在本領域之內。古人不上網也不用電,照樣取得了驚世駭俗的成就。
我不是反現代化,但最小化的原則中,最好放棄使用互聯網,因為互聯網這種過于多元化的事物很容易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我的方法是,如果遇到問題,就找一張紙記下來,在計劃中開辟專門的時間,事后統一去網上搜索相關資料,這樣你就不會頻繁的被打斷并進入漫無目的的搜索和瀏覽中。
一個段子,大概的意思是讓你一晚上籌50萬,正常情況你可能籌不到,但是如果說你做不到第二天就槍斃你,那么這時候很多人就能做到了。這個段子其實背后的原理就是。很多事情我們拖延到一直要deadline才去做的原因就是因為平時沒有一個量化的可感知的失敗代價。我們心里覺得可能這樣的確不好,但是因為沒有直接量化的即時性代價,難以感知。所以導致了事事拖延。為什么很多人都喜歡玩游戲呢,因為游戲的反饋機制是即時性的,可量化的,無論是處罰還是獎勵都是即時性的,可獎勵的。
計劃應該是具體的,包括任務量、任務內容、以及限定時間的具體。一個錯誤的計劃示范:我今天要學2小時英語。它只限定了時間,沒有限定具體任務,容易只去湊滿時間,不求效率。什么時候我們注意力最集中?效率最高?最容易急中生智?考試的時候,指定時間完成指定卷子。爭分奪秒的緊張感,一般不會影響發揮,反而激發出專注力及高效率。
計劃得不到執行,原因有很多。
一個人逃亡,不按照計劃服從命令,如果沒有被第一時間做掉,那么風險是巨大的。
所謂破窗效應,是指一件事情、一個東西一旦有了裂痕,人們就會有意無意地任其變得更壞。一座房子的窗戶破了沒人修,隔不久,房子其他的窗戶也會被打破;原本干凈的地方一旦有了垃圾,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在這里繼續丟棄垃圾。一個計劃一旦中止了一次,就極有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直至完全放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我們的失敗,往往就是對最初的那個小誘惑、小妥協沒有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第一扇破窗”演變成擊垮我們的罪魁禍首。破窗效應是人性中赤裸裸的黑暗力量,我們人生中的很多失敗都來自它。
人的廢掉,都是從對自己小小的縱容開始的。晚上睡覺前,你拿起手機對自己說,就玩幾分鐘,結果成了幾小時。因為有點不舒服,你跟自己說,今天晚上就不鍛煉了,容許不舒服的自己休息下,于是后來再也沒拾起來。人,一旦放任自己一次,就會有以后的無數次,開始了破罐子破摔。面對難以解決的困境不妨干點無關緊要的小事破窗效應告訴我們,所有現在的困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最初的那扇破窗引起的連鎖反應。
人類的惰性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