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的秘密太多了,或者說,秘境之間有門,而且還不少,我們以后找機會偷摸進來,大殺四方,嘿嘿,我相信,能擋住咱們的有幾個?”
“不跟你瘋,馬上回去,向上面報告啊。”
有困難,找組織啊。
組織度指的是“當前能夠執行上級發布的命令的人員比例”,組織度滿格時,所有人員都能執行上級的命令,組織度為零時,所有人員都因為各種原因(接收不到命令、人員不足、裝備不足、因迷路或地圖問題不在上級認為他們在的地方、友鄰部隊無法按計劃提供支援或掩護、甚至上級給出的地圖上的路線現實中根本無法通行等等)無法執行上級的命令。
對集體意志的執行力。簡單來說就是你的隊伍是職業隊、固定車隊、能上語音的臨時黑店、路人隊中的哪一種?軍隊里來說:現代軍隊屬于職業隊,個人意志被壓制在很低的程度,對集體意志的貫徹能力很強,為了集體的勝利可以自我犧牲,組織度極高。曾國藩的湘軍屬于固定車隊,由同鄉親屬等私人關系構建起來。集體意志和個人意志有一定重合,組織度較低。國軍是能上語音的臨時黑店,組織度更低一些,集體利意志和個人意志基本不重合,內部矛盾重重。伊拉克皇協軍是路人隊,大家平時各打各的,戰時湊個熱鬧,勝時一窩蜂,敗時一群羊,沒什么組織度可言。
街頭打架,可以大哥一聲吼,幾個人一擁而上。1000對1000的戰陣,就得分左翼,右翼,正面,包抄,后備隊。指揮官也沒法指揮具體的士兵,只能向自己的下一個層級下令。每個人的下級一般也不超過兩只手。舉例來說,將軍命令騎兵隊側后包抄,騎兵的校官命令自己的尉官左右掩護,自己領本隊居中沖鋒,尉官命令手下的十夫長排成楔形陣,離其他小隊保持50米,十夫長整隊安排每個士兵的位置,命令卸下盾牌換馬槍...每個層級只處理自己層級的事情,將軍不可能親自管整隊的事情。這就像打即時戰略游戲需要編隊一樣。失去組織度就是說這種指揮鏈被打斷了,所謂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原本如臂使指的指揮關系變成了一盤散沙,數萬大軍,只能以無數的小隊為基礎各自為戰,甚至靠個人武勇單兵作戰,任何指揮都做不了,任何戰術都無法使用,這種情況只能任人宰割了。還有一種情況是指揮鏈沒有斷,但是很多指揮單元都受到了重創,比如一個連只剩下了20個人,或者一個團失去所有重武器。這會造成“不知己”的后果,比如正常戰術是一個連中央突破,一個連火力壓制,現在只剩下20人的連根本無法完成戰術任務,難道還要上級記下每個連有多少人每次下命令前做加減法嗎?所以部隊打完仗需要整編。
秘境的事兒,已經不是他們這幾個人可以管的了。
當然了,王劍看著周圍的麥田,說道:“有辦法放火嗎,哦不,算我沒說,這里的空間大小極其詭異,最后別放火弄到自己身上。”
組織度為0,我們可以想象成這一萬人在戰斗中全部各自為戰,也就是誰也不能命令誰,也就是有一萬個指揮所,有的人戰,有的人跑,有的人撒尿;組織度無限大,我們就可以認為這一萬個人能夠堅決迅速的執行命令。在組織度無限大的假設下,我們可以認為這一個師變成像一個人在行動,倆炮兵營就是拳頭,每個士兵都變成神經元,從指令發出到執行也就相當于進行了一次普通的神經反射;
仍然有組織度的軍隊幾乎一定會有中等偏上的士氣,有中等偏上士氣的的軍隊卻不一定還有組織度。現實中,有士氣卻沒有組織度的軍事/準軍事組織還很多呢,是哪個/哪些組織呢,那就靠大家腦補了。詳細點來說,有人舉陸軍師例子,那我舉艦載機聯隊。一個標準的、公認有戰斗力的艦載機聯隊,不僅僅只有那幾十上百個飛行員,它的背后還包括了后勤部門、指揮部門。后勤部隊包括補給、維修、備件等等,補給有油料、彈藥,維修又細分為機械部件、電子系統等等。而聯隊的出擊,絕對不是自己本部門能夠決定的,還需要專門的飛行指揮官進行出擊、返航的調度,說得更大一點,還需要氣象觀測人員進行支持。這中間牽涉幾百上千個具體職能崗位,涉及到數以千計的人員,而整個“海軍航空兵”聯隊有多少飛行員呢?按照米粒尖的配置,不過“區區”4個戰斗機中隊加上一個電子戰中隊,再加上幾架直升機,整個聯隊的所屬飛行員是不會超過200人的。而每一個艦載機聯隊飛行員,他要成功地出擊和返航,為他直接服務的人就可能有10個,按全艦計算,將超過20個人。每一個微小的錯誤,都可以導致艦載機聯隊戰斗力下降乃至不能出擊,這完全可以證明,對組織的構建也是一門科學,而對組織的管理更是一門科學。而具體到軍隊的成員上,反應組織度高低與否的,就是有多少能適應組織架構的“營連排級”軍官,這些好似軍隊的骨架,他們維持住基層部隊的秩序,接受更上一級戰術/戰役級別指揮的命令。
具體的個人是相對主觀的,整體的社會是相對客觀的。欲改變相對客觀的世界,就要將具體的個人集合成團體,并將其上升到組織的高度,從而開展具體的工作。組織的實質,是某個團體針對某種工作而進行的個人分工。
有困難找組織,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