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在尺度上的變化絕不會是無緣無故、毫無征兆的。
觸碰,跨越底線所造成的影響因人而異,但往往是強烈的、帶有攻擊性的反應居多,絕對的理性回饋幾乎是不存在的。尊重他人的底線,會讓人感受到你的教養和素質。所謂沒有底線的人,只不過是想給自己的無知和劣根性找一個行為意識上的缺口。
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對方的道德水準低,也是他的事情,這點心態要端正,豈能盡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只管按照自己的道德要求來約束自己,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盡可能不要理會他人的譏笑指責。當然我這里指的是盡可能,有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都不是圣人,為了五斗米難免要折腰,但是實在忍無可忍,那就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道不同不相與謀。君子和而不同。但是同小人相處,特別是在這個惡人當道的環境下,避而遠之,尤其是選擇一種合適的避而遠之的方法格外重要,既不得罪宵小,又保持一種清者自清的距離,這是功夫,并不是虛偽。時間是證明一切最好的道具。長時間來看,壞人就算沒有遭到惡報,也比一個道德高尚頭腦清醒的人生命質量要差。比如前者的快樂大多建立在膚淺的欲望滿足之上,而這樣的快樂是很難保證和持久的,而后者做一件幫助人的事就足以爽歪歪一整天。別和缺德之人計較,作為人,他們已經很可憐了,因為他們不大清楚自己是“人”。
反社會人格的人有一項重要的特征,他們沒有愧疚感,或者愧疚感極低。這類人容易把一切事情錯誤的原因歸咎在其他人或其他事物上并報復社會。在這個前提下,那么我們應該極大多數是有愧疚感的人,所以我們會堅守自己認為的道德底線,因為觸犯了自己認為的道德底線產生的愧疚感會讓自己寢食難安,讓自己處于一種焦慮和極度不安的狀態下,這樣的狀態會迫使自己修正原先的錯誤行為,并使得自己保持不再觸犯此類錯誤。這就是極大多數正常人類堅持自己認為的道德底線的原因。
我認為底線可分社會底線和個人底線。社會底線是法律底線和道德底線,個人底線為人格底線。按高低順序依次為人格,道德,法律。底線規定了我們的行為范圍。比如小明每天必須六點起床,這是他為自己定制的人格底線,他如果沒有按時起床,也不會影響他人,但自己可能會責備自己。而道德和法律底線則是公共底線,我們經常說,那人真沒底線是指他做某事不遵守道德規范,越過道德底線會受到來自他人和社會的批判。法律底線不再過多贅述。底線和原則有區別,底線不光是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并且可以約束他人對于自己的行為,比如我們經常會生氣的說你的做法已經越過了我的底線!而原則則是對自身行為的規范。完全沒有底線的人一般意義內是不存在的。家有家法,國有國規,黑社會還分個12345,有些人雖然道德淪喪,目無法規,干盡壞事。但是他們依然會對自己有個約束。雖然獨裁者殺人無數,但他們殺人都得為自己找個借口,沒有借口就制造借口,這樣做都是為了維持自己心中的底線。虎毒不食子,即使連動物都有自己的底線,何況人呢?所以只能說底線越低的人,做事的心里負擔越低,對他人也越不利。
人因底線的不同,而區別于他人的存在其實真正有度量的人,都有底線。
只有那些為了有度量而顯得有度量的人,才沒有底線。這就好比什么呢?
有些人你給他們提建議,說道理,他們聽,但是他們不思考,他們為了表現出有度量,而放棄了有度量的表現。所以,底線的存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底線的最低表達就是脾氣,底線的最高表達就是無視。
我們需要脾氣,但往往很難駕馭脾氣,所以底線的最低表達就是脾氣,有脾氣,說明你明白自己不能接受的問題是什么,這些問題是怎么來的,進而你開始通過脾氣去了解自己,但卻因為脾氣而失去更好表達自己的機會。
所以,有脾氣是沒錯的,但如果能控制住脾氣,你的人生往往會更容易被掌控。而底線的最高表達就是無視。
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無視,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為什么難呢?因為第一你要有足夠的自信,第二你要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去支撐你的自信。比如有個人把你說的一無是處,強行給你扣一個惡心你的帽子。
你想無視對方,第一就是你明白對方說的話毫無意義可言,你的自信,就是對自己的最好證明。
其次,你的自信要有據可循,你有足夠的經驗證明對方只不過是嫉妒你的才華才去指責你的存在,你有足夠多的知識證明,對方給你扣帽子是毫無意義的強調,是很荒唐的舉動。
這些,說到底都是歷練。所以我說,做人有底線,為什么要有底線?不僅僅是你生活態度的問題,
也是你幾經錘煉之后,在面對矛盾和問題時,最能夠考驗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