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做事還是很有耐心的。
作為公務員,必須耐心。
故老相傳,前世有某位前輩,服侍一位省城來的調研員,調研員當然是“酒精”考驗的風云人物,不是他們這樣小地方可比的,那海量也給喝倒了。
于是就去伺候一夜,醉酒的人,口感頭疼,一晚上不會停。
而這一夜,調研員大人張口給水,頭疼給捏。
第二天早上,前輩硬撐著絕不離開,終于等到了大人起床,發現伺候了自己一夜的人,頗為感動,發覺此人伺候的,比自己老婆伺候的都舒服。
一個月后,前輩以四十高齡,上任省城,從縣城級別的小公務員,搖身一變有了省廳指標,而后,調研員大人跟隨的那位高升,這調研員卻是隨手一指,前輩就先進了黨校,而后,以鍍金的身份,回到本部門做了幾個月領導后,又被調去,成為了調研員的貼心人。
毅力就是一種心里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在行動上實現它的能力,是一種心行合一的力量。毅力有兩個層面。第一,心行合一,行動永遠緊隨心里的想法。當然,這些想法是經過一些過濾的,并不指原始的欲望。第二,一種有始有終的韌勁。有些行為是短期的,如參加一個活動。但是長期的行為不僅需要心行合一,還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這時候,有始有終的信念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兩者本質上都是自我控制,心行合一是心力完全控制行為,使懶惰和猶豫最小化;有始有終是在事情長期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被一些消極的因素而徹底打斷。所以,毅力的培養也就有兩個方面了。第一個方面就是要培養自己對于正確思維得辨識能力和打破原始僵局的行動力。就像在自己寫的小說上寫個序這樣的能力。這種破冰的能力很重要。第二個方面就是培養自己的耐久力,興趣和沖動很快就會逝去,而剩下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一種斗爭。做,還是不做,更多的顯現的是一種態度。對于第一個方面,我覺得要從一個大事的一小部分開始。小事本身無法訓練這種能力,因為小事相對太容易。對于第二個方面,建議從堅持小事開始做起,尤其是獨自一人的時候,尤其要慎重和堅持。具體措施目前想不出來,等有了想法再來補充。
要想提高自己的毅力,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抵御誘惑。
這是一個大多數人的通病。“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個時候還是感慨古語的凝練。很多人如果缺乏耐心,就會觸發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懶就成了借口。最初的,刷牙懶、吃飯懶。中期的上課懶、工作懶。后期的,懶得思考,做事情難以專心。不是聳人聽聞,我覺得我就是這么一路懶的下來,現在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慢慢去重新培養。缺乏耐心的人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缺乏耐心。即便是個人很享受的過程也草草了事,達到目的才是唯一的目標。所以說缺乏耐心的人同樣缺乏學習的過程也缺少了很多快樂。然而很多時候,毅力和耐心是相輔相成的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的。這個時候我就比較推薦依循“技術決定論”的方法去做大致意思就是“文化向技術投降”(尼爾波茲曼著有《文化向技術投降》一書)很多人因為新技術的產生,很多技能都退化了。眼前的有“提筆忘字”、吹糖人的手藝、洗照片的手藝等所以說正事:下載一些軟件或者參加一些強迫性、義務制的活動,通過壓力來敦促自己。比如今天沒背單詞是不會怎么樣。但是如果和金錢掛鉤呢?這里面的金錢可以兌換成任何題主在乎的東西。比如尊嚴;面子等總之針對自己最在乎的部分,去尋找相應的軟件。因為顧忌,所以不會拖延。
繁話休提,言歸正傳。意志力這個東西,在自己個人認知里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超過任何一種優秀的品質的。上學的時候,一個專業老師為同學答疑解惑:你們不要說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什么很難的話。如果你認真專研一件事情沒有超過3個月,說這些是沒有意義的!多質樸感人的道理,本人深以為然。可3個月的時間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可不是輕松的活兒。首先,短期來看,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恒定的。其次,放松精神充足的時候意志力最好。最后,意志力是可以通過鍛煉提升的。本書20多萬字,被我總結的話,就上面三個核心觀點,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記住上面3個觀點,有人跟你吹牛逼說到這本書的時候你就可以假裝你看過了。短期內意志力是恒定的,這個觀點怎么理解呢?如果讓我從大家都聽得懂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上班族或者學生每個禮拜五的晚上,你是不是全身放松,各種約朋友約基友約什么嗨皮起來?這個時候你是最沒有意志力,或者說自控能力的。喝酒?可以。唱歌?還等什么。滾滾紅塵的生活讓你放縱。你心想,老子(或者老娘)憋了一個星期了,終于可以滾滾紅塵了,誰攔我跟誰急。這就是典型的在一個禮拜中,你的意志力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一旦放松,身體里的各種魔鬼就會失控。
放松,精神狀態飽滿的時候意志力最好,這個結論是做了實驗得出來的,雖然我也不知道靠不靠譜。原理是人在使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時候,是會消耗自己身體的能量的,所以,吃飽一點,休息好一點也能提高自控能力。這貌似不是什么困難的事兒,不就是吃飯睡覺嗎,誰不會?
最后一點,應該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人的意志力跟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鍛煉而提升的。在我沒有強迫自己咬牙在操場上跑完12圈的時候,我是不相信能跑這么久的。強迫自己跑了一段時間之后,你就很容易完成4圈,6圈的路程。也就是說,你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不停下來的能力增強了。總得來說,那些需要你用意志力控制的事情,你經常訓練這方面的東西,是可以讓你的意志力提升的。而且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意志力得到鍛煉,你會發現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自控能力也會增強,效果非常明顯。
耐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因素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幾率就有多高。反過來,沒有耐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不利于成功的負面的品質都是缺乏耐心的體現,或者說是缺乏耐心的結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幾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速成”是幾乎是所有人的愿望。很多問題的存在都是因為缺乏耐心。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時間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視,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去展望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時間精力去認真地調查研究。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為缺乏耐心而拒絕觀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見與偏見,都是因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分辨每個個體的特征,而寧愿用粗暴簡單的分類方法替代思考。
耐心究竟從何而來呢?——深入了解。所有的耐心都來自于了解。耐心不是憑空來的,是需要了解和支撐的。但是這里已經出現了一個死循環:了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沒有耐心的人是沒耐心深入了解任何事情的,于是,最終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耐心。——死記硬背。有些知識領域就是相對更需要所謂的“死記硬背”,比如,歷史、地理、外語什么的。其實,“死記硬背”有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同義詞——“博聞強識”。——反思能力。因為人類擁有了反思能力,才慢慢擁有了另外一種能力——類比能力。類比能力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理解能力高低之關鍵。于是,我們理解新事物的時候,往往通過反思類比現有的經驗。類似的現有經驗的存在,極可能會大大提高我們對新事物新思想的理解效率。–—改變初始條件。初始條件的差異,造成了最終天壤之別的結果。人們大多對此缺乏完整的理解,又由于自身感知的局限,只能把那些遺憾歸結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者命運等等。可是有這樣的感受或者想法的人并不知道他們曾經有過改變結局的機會,只不過時間無法倒流的屬性已經把一切變成了不可更改的既定事實。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一個人不是很懶惰的話,那什么時候開始學都不晚啊!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學習才開始。那你就應該認真想一下自學能力了——而自學能力的打造就是從你認真對待它開始。完全靠自己學一樣東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學好,學到比相當數量的人都好,如果你真的做到這個地步,那,你不僅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人,還是一個相當優秀的人——建議是去自學一門計算機編程語言。有一個并不太蠢但也足夠蠢的幻想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一直持續地進步。實際上,學習的時候,進展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可以肯定不是線性的(在你確實努力的前提下):那個曲線實際上更可能是階梯狀的——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是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而后,就又是長長的一段所謂的“平臺期”。事實上,每個階梯可能沒有那么陡峭。如果放大一點,階梯的每一階可能應該是這樣的:在任何一個階段,總是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許久過后,所謂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才會出現,才可能有突飛猛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