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三胖子勞動,是為了讓他不要閑得發慌。
訓練他吃飯睡覺穿衣。以及按照規律的時間食宿。
規律。
節制,
這種大多數人做不到的生活本能。
僅僅是這兩樣,已經超越世界上大多數人了。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么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個人的涵養,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燥時;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嘩時;一個人的慈悲,不在居高臨下時,而是人微言輕時;情侶間的尊重,不是閑情逸致時,而是觀點相左時;夫妻間的恩愛,不在花前月下時,而是大難臨頭時。這個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說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覺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所以我享受這種節制,我覺得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釋放是很容易,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朋友,我就有罵他的責任,他也有罵我的責任。在事業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著互相的義務,每次見面都應該有收獲,彼此對對方的存在感到一種愉快,而不是整天廝混在一起。在越發緊繃的日子里,需要有質量的虛度進行調和。這個虛度,并不是蹉跎,也不是荒廢,而是在現實的社會迷失之后,在精神的世界里重新認識和找回自我。或許是仰頭去欣賞晴空云海,或許是附身去細看螞蟻搬家,或許是駐足在山間田野,或許是停留在小溪河畔……縱然只是片刻的發呆,或是讓自己的身心得以舒坦。如此所為,旁人看來是在虛度時光,但有用的事,我們已經做了太多太久,是該停下來休息片刻。很多人,在忙碌的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但讓他空閑出時間,他卻說找不到理由讓自己閑下來。無論是誰,有質量的虛度越少,需要背負的就會越多。空出些時間好好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真的等到時光飛逝才發現自己之前的忙碌都是碌碌無為。
節制,是一種自由。“節制”和“自由”,看似是兩個相對立的詞語。其實,只有學會節制,才懂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節制”不同于“限制”,限制來自于外界的約束。而節制,則是內心的自我約束,是對自由的成全。如果不懂節制自己的行為,觸犯法律的底線,所有的自由都將無從談起。激素雞,速成蔬菜,個大飽滿,卻失去了應有的營養和味道。節制生長速度,才能吸納更多的養分,才能讓生命自由的生長。自由和節制,本就是一對雙生子,所有自由,都生于節制。有人說,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是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自由;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是自由......但這些,并不是自由,而是本能。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其實是極難達到的人生的修行目標,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人們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自律只是其中一個要素罷了。而題主所說的自由自律之選擇,不妨說是自律和懶散之間的選擇。進,則繼續擁有追求自由的權利;退,則屈服于人類好安逸的本性,成為自然法則這個狂風中飄搖的一棵小草,放棄了哪怕成為真正自由的一點可能性。再提一句,就算努力追求,人能否真正的自由,或者說自由意志是否真正存在依然是不可知的。追求自由(或真理)的路就像一條不見盡頭的艱苦山路。每個人出生后都是攀登者,然而山路兩旁有各種誘人的游樂場或美味的餐廳等,于是大多數人都停下腳步,開始盡情享受起來。人們偶爾在酒足飯飽之后還會向路消失的盡頭那撇上兩眼,然后輕嘲不知道這路有沒有盡頭呢。然而還是有人,一直堅定的望著似乎無限延伸出去的路,堅信在路的盡頭,一定有天下最絢麗又最樸素的寶藏在等著自己。他們偶爾在路邊稍微休息,就又毅然上路。盡管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他們卻并不孤獨。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們為什么要自律?還不是為了更好的自由嗎?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賦異稟,也不是家世顯赫,我們只是上億人群中的普通一員。我們的自由是有限的,我們的自由是在一個籠子里的自由。別人可以說,你是自由的,你的權利是得到保障的,你有權吃你喜歡吃的東西,有權去喜歡去的景點,有權出國,有權上最好的大學,有權享受最好的醫療。“都不用錢是吧?”唯一的枷鎖就是道德和法律。“我知道有很多精神病。”所以我們自律是為什么?就是為了擴大我們自由的空間。從小小的鳥籠換成動物園里的牢籠,再換成咱國寶大熊貓的環境,一步一步的。我們出生不是大熊貓,也不是哪些珍惜物種。我們就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得不通過自律來獲取食物,獲取金錢,獲取更多的活動空間,實現那些我們原本就擁有但卻因為金錢,權力,階級,而受到限制的我們應該有的權利。
不是無欲無求,而是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才回到無所謂與沒必要的事情無欲無求。自律,其實就是一種內心的自我催促與克制,時時刻刻對當時的自己保持清醒的定位和對即將發生的某個判斷的事有著深刻的規劃和安排。其實大多數人都存在這種能力,只不過能力強弱的關系
極度自律的瞬間和過程其實是很難忍受的,這個過程很煎熬,晚上睡覺前我們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早起背單詞,然而第二天清晨寒冷的天氣與溫暖被窩的抉擇中,用混亂和無意識麻痹自己的我們自然而然的就選擇了后者,而越來越弱化的自律至始至終都在堅守最后一絲防線,警醒你一定該選擇前者,極度自律的人大多數這樣的情況總是最后走向后面的路途,而想對自律性較弱的也就一次次為自己找借口,說不可以了。
吃一點半點,一天兩天的苦,并非難事,幾乎人人皆可為,而長年累月吃苦,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吃一方面的苦,恐怕少有人能不折不扣地做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只要功夫深,鐵杵必將磨成針!做一件事,若能將之做到精致、極致,就需要長時間投入執著的認真和堅持!而如何能做到這點呢?答案不言而喻:除嚴格的自律外別無選擇!一個人能否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自律,要長期、有機、全面地融合、根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并要長久執行實施,否則是難以立足處世的,甚至一事無成。一個人越自律,就越可能成功。一個人自律的程度,決定了其人生的高度。從另一個角度講,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無非是苦行僧般高度嚴格的自律。自律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是一種能主動自覺地加強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行為,其推崇的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狀態和生活方式。故此,無論主客觀環境如何變化,我們均應始終如一地警示自我,鞭策自我,激勵自我,始終保持自己積極沉穩的前進步態。“苦心人,天不負”。
自律的人之所以能夠自律,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欲望,這個欲望讓他們自發的去形成自律的習慣。自律的人對自己的人生有著十分強烈的欲望和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會做出相應的事情。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而自律則可以幫你實現這種權力。有句話說的好,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由此可見自由是多么多難能可貴,但是什么樣的自由才算是真正的自由?答案就是,你的生活完全由你掌控。
食色性也,人之大欲,但真正自律的人,他們的欲望遠遠不止食色性,還有對名利的追逐,對個人社會價值實現的強烈渴求!!遠遠不是食色性能夠滿足他們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自律的人?食色性是人生來就有的欲望,是人最淺層次的生理需求。那些能夠暫時先壓抑的生理需求,突破生理需求所帶來的限制,并為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自律的人。而那些沉溺于食色性這種淺層需求的人往往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自律能力的人往往都有著拖延癥、壞的習慣、自控能力差的壞毛病,
無欲無求是什么呢?是對一切都保持無所謂的態度,甚至不抱希望,走到哪兒算到哪兒,不被環境所左右。也就是現在網絡上所說的佛系青年。而自律呢是愿意付出現在的一切,獲得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