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人往往會過度高估自己的被關注度。總有一種幻覺:自己的缺點正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害怕別人因為自己長的丑而歧視自己;害怕別人因為自己窮而歧視自己;害怕別人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歧視自己;甚至害怕別人因為某種自己都不知道原因而歧視自己。。。
自卑的人往往會有孤獨感,這是由自卑的私密性所決定的。因為自卑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于是,當人們感到自卑的時候,往往會保持沉默,甚至刻意將自卑感掩飾起來。所以,你很難知道別人的真實感受。事實上,即使你足夠坦誠和大膽,主動在他人面前坦露了自己的自卑心理,也不代表別人會同樣敞開心扉把自己的自卑情結展示給你看。而為了隱藏自己的自卑,有時我們會刻意表現出與自卑相反的情緒。比如,因窮而自卑的人,往往更喜歡炫耀自己的貴重物品;因事業而自卑的人,往往會表現出事業有成的樣子。“缺少什么,就會刻意證明什么”,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不到別人到底是否自卑。看不到,我們便默認別人都不自卑,默認自己是特殊的,是有問題的,是孤獨的。
前面說過,若把生活比作一場運動會,那么這場運動會的競技項目會多到數不勝數,一個人不可能擅長所有的運動項目。問題在于,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把眼光聚焦在那些自己不擅長的運動項目上。總是習慣性地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覺得處處不如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這是自卑的根源之一。他們忘了那句簡單的道理——人無完人。你沒有他帥,但是他沒有你個子高啊;你沒有他畫畫好看,但是他沒有你唱歌好聽啊。我們雖不應該處處與人攀比,但是更不應該拿別人的優點來進行自虐。這就像是在戰場上,你抱著一堆破銅爛鐵去跟別人的精良武器死拼,拼輸了還覺得自己很差勁。
人們天生就有對比的能力。當小朋友的玩具比你多的時候,當同學的成績比你好的時候,當相親對象的收入比你高的時候,你都會很清晰地看到差距,并且這種差距會讓你對自己當前的狀況不滿。我們之所以會不滿現狀,因為人都是目標性動物,我們需要不斷地給自己找到新的目標,每當我們達到一個地方之后首先考慮的都是下一步要去哪里。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卑也就是我們對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的不滿。
所以說自卑其實是我們的天性,也是驅使著個體和整個人類一直前進的動力來源。如果我們永遠不會感到自卑,我們就永遠不會有進步和改變的動力。雖然對現狀的不滿讓我們難過,焦慮,羨慕,甚至嫉恨,但是這些情緒的產生無非都是讓我們有更強烈的動力去達到更好的狀態。當我們比別人更好的時候,就會產生優越感,這感覺是對我們努力的回報,是一種讓人上癮的愉悅。我們的一生就不斷地在優越感和自卑之間切換,從而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但是在有的情況下,自卑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可能會被放大。比如看到同學的成績比你好,你會感到有些羞愧,但這時父母跳出來對你大加指責,說你不爭氣,腦子遲鈍。這時候你感到的就不僅僅是有些羞愧,而是羞愧難當,委屈,憤怒和焦慮了。這些情緒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圍,為了讓自己不那么難過,你可能會真的相信自己的不爭氣和遲鈍,從而放棄追趕,或者憤怒地反抗,和父母爭吵,或者暗暗地詛咒成績好的人,或者全盤否認學習和成績的價值,或者把原因歸結于父母沒錢給自己請家教這樣的外因上面。
當我們受到非分的打擊時,就進入龜縮的保護狀態了。我們忘記了成長和上進,唯一想要的就是恢復那所剩無幾的優越感。很不幸的是,很多人的家庭和成長環境里有太多有意無意打壓我們的蠢貨,他們以為是在幫我們,其實經過他們經年累月的折磨,我們的龜縮狀逐漸成了習慣。因而到了今天,當你看到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都會本能地用逃避,辯解,否定,指責等方式來保護自己。這么做無非是維護了心里的自我形象,改變不了本該改掉的缺點,更無法說服別人你變得更好了。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因為不敢面對真正的問題,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大到已經不知道怎么改了。這就是所謂的自卑情結。
走入自卑情結,往往因為對自卑的恐懼。想象你開車行駛在一條陌生的公路上,發現路邊的標志和信號在不斷地提醒你此路不通。此時你如果掉頭,會覺得自己是個路癡很沒方向感,所以為了不覺得很傻你就會堅持一直往前開,直到最后你徹底走入死胡同才發現無路可走。自卑就是人生路上的那些標志,它們的意義并不在于否定你的車技,頭腦或者旅行的意義,而是提示你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我們不知道疼痛,就會拖著骨折的胳膊四處晃悠;不知道恐懼,就會傻乎乎地穿過飛馳的車流;不知道疲倦,就會無休止地工作到猝死;不知道自卑,我們就會把同樣的錯誤犯無數次永不悔改。我們所恐懼的很多事情,其實是我們的盟友,大多數父母和老師蠢到沒看明白這一點,所以也誤導了我們。學會和自卑做朋友,甚至不要介意這位朋友偷走一點你的優越感。雖然你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但是這位朋友卻可以告訴你很多重要的事情。
當我們看到自信的人時,總會把他們幻想成特別完美什么都不缺的樣子,然而事實上是自卑但同時保持謙虛、積極、實干精神的人才是自信的。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自信,任何人都有自卑被觸發的時候,我所見過的最自信的人,都會十分樂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接受失敗,面對批評,然后思考怎么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人才是自信到可怕的,因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擊垮他們的信心和改變的意志。
由自卑、不自信引發的諸多情緒不適并不是本身造成,而是我們的文化長期渲染建構所致。文化讓人對自卑、不自信產生許多挫敗、糟糕的聯想。最核心的文化建構是“不自信、自卑的人,沒有競爭力,最終是生活的失敗者。”文化用線性邏輯思維來定義這樣的心境,其實許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種情緒能力,是隨機的并與環境適配的。另一個文化建構是“自卑、不自信的人不快樂、不可愛。”這些建構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種自我挫敗的心態,使每個人不得不去掩飾,或唯恐避之不及,平添出許多內心焦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