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是個很會察言觀色。
什么是察言觀色?
在工作和經商之中,很多事情領會領導意圖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例如老板要求寫一份報告,你翻來覆去寫了好幾遍領導就是不認可,每次就都提出修改意見,那么如果能領會了領導的意圖,言辭達意,不是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嗎?
當然也有人認為領會領導的意圖就是曲意奉承、陽奉陰違,自然會有這樣的人,這是價值觀的問題,并不是方法論的錯誤。
如果是在層級森嚴的國企,察言觀色是保住飯碗的基本前提。
若是在節奏明快的民企,察言觀色則是高質高效完成工作任務的核心技能。
首先,理解領導布置某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程度,對癥下藥,這是最基本的。
例如領導一上班就交代了你某項工作,或者多次不斷督促,詢問進展,毫無疑問,這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你必須全力以赴,又好又快的開展下去。
并在進展的過程中,在正式或者非正式場合進行溝通,甚至提出一些建議。
因為領導交代了你工作后,他自己的思路也在一個逐步調整和成熟完善的過程中,工作進展中的溝通能夠盡可能幫助你在最終成品的時候不會與領導的初衷差的太遠。
其次,很多人在職場會遇到公司內斗站隊的情況。
董事長和總經理不和,副總裁和副總裁不和等等都非常常見。
政府里也會這樣,例如市高官和市長不和,下面的部委辦局的局長書記一般都是這樣辦的:如果某項工作,是書記和市長同時交代甚至是共同參與的,比如迎接某位中央部委領導檢查等等,這個事情一定要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辦,如果某項工作,書記和市長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那就緩著辦,正常進度辦,邊辦邊等風聲。
至于經商的時候,兩個經銷商的矛盾,或者是一家公司的兩位合伙人不和等等,都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應付。
你按正常進度辦理,書記和市長都不會把你批評的太厲害。
掌握領導的核心意圖,既要記住他說的話,更要把握住他說這些話背后的真正“想法和理念”。
例如修改一篇稿件,領導可能沒有深度思考一些內容,你的考慮甚至比他想的還全面,但是怎么改都通不過,那你就要想,他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哪些內容?
這樣再結合他講話的關鍵詞和重復率,就能大致把握住你材料的中心思想,才不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平時對其性格、行為習慣的理解。
聽其言,察其行。
王劍有一個記憶深刻的小故事,在剛剛進入辦公室的時候,上面地方上來了一個新的領導,所有的正處級干部、局長都在想方設法的摸領導脾氣,就是為了了解領導處事風格,知識結構。
然后再想自己的工作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做,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
如果聽說新領導在哪個部門考察直接就批評局長了,那這個人還是比較嚴厲的;如果聽說他要求推翻原來的某項規劃,那說明還是比較強硬的;如果他會上重點講了很多城市發展的新理念,說明他可能是帶著成熟的思路來的,未來的工作方向就是這些。
這些方法同樣值得借鑒到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去,在公司和領導重視的地方多下點心思,提出新的措施,作出好的成績,都是把工作做到刀刃上去。
越接觸核心層,你的工作就越在公司的核心價值之上,你的職場價值就越高。
但也記住,不要表現的太聰明,很多領導不喜歡被人看穿,你辦好了就行,別說的太多,楊修就是前車之鑒。
這是王劍的親身經歷,也是他曾經碰了無數釘子后的經驗總結。
察言觀色不是圓滑無賴,而是更好的做事情。
領導因為經費超高,被上面的經理痛罵以后,正滿面不高興呢。
你這個時候走過去,說,領導咱們是不是該換個空調啊天氣這么熱熱死了大家好慘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