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沒有分裂,原因未知,也許很復雜,也許很簡單。
但是秘境的傳承依然是公孫述的血脈,國主自稱白帝,也是非常風騷的技術了。
人類最初的組織形式是部落,因為單獨的人類個體是戰勝不了兇猛的野獸的,所以需要團結協作一起對抗野獸的攻擊,而且多人合作之后也可以獵殺更加強大的獵物,這樣就使人類組成部落聚居。而這種部落就是人類組織最早的形式。
后來,人類產生了農業革命,整個人類部落就有了能夠儲存的糧食,這就是財富。有了財富之后,那么掠奪財富的部落也就自然產生了,因為農業常常是靠天吃飯的,每個部落都有可能遇到荒年,這些部落就只有掠奪其他部落的糧食才能活下去。
這時候,部落通常會推舉出一個部落領袖,讓全部落的戰斗力都歸這個人指揮,只有這樣整個部落的力量才能鉆成一個拳頭,才能夠打敗那些沒有領袖的部落,以比較小的傷亡搶到足夠多糧食。這就是國家領導人制度最早的雛形。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那些沒有領袖的部落的消失,每個部落在戰時都能夠擰成一股繩,這也讓那些遇到荒年的部落沒了可乘之機。如果繼續搶奪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傷亡慘重將使部落元氣大傷,他們就不能抵御其他部落的進攻,即使搶到了糧食也很可能會被其他部落消滅。
于是有一群部落組成了部落聯盟,在他們選出的首領的帶領下,集中部落聯盟的力量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打過去,因為人數占絕對優勢,所以逢戰必勝,搶奪到充分的戰利品之后,把財富分給各個部落,這一年的饑荒也就解決了。
于是人類社會就發展到了部落聯盟階段。
但是,隨著周圍的人類族群都成了部落聯盟時,它的一個缺點就暴露出來了,那就是進攻有余而防守不足。
因為部落聯盟遇到其他部落聯盟的攻擊時往往很突然,這時候來不及選出首領,那么就不能夠及時把部落聯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也就防不住其他聯盟的進攻。面對這個問題,一種新的制度就誕生了,那就是領袖終身制,這就使得遇到戰爭時就能夠立刻形成組織,在統一的領導下進行戰斗,也就能很快形成戰斗力完成抵御外敵的任務。
然而,這個聯盟很快遇到了新的問題——權力交接問題,而且部落聯盟必須在首領去世前決定下一個首領人選,不然又會給其他聯盟可乘之機。
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是,在首領年老之后決定下一位首領,然后新首領接替老首領。這種權力交接制度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三皇五帝時期的“禪讓制”。但是,這種繼承制度存在一個缺陷,原來舊首領的部落會會因為首領權力的關系而壯大,它有能力反對新首領,而這時部落聯盟就會產生內斗,整個部落聯盟的力量消耗之后就很容易被其他聯盟趁機消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領就被規定只能從一個部落中選出,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世襲制”。
“世襲制”這種權力繼承制度因為能夠避免部族內斗,就在部落聯盟之間的競爭中就脫穎而出。
可能有人覺得,這種世襲制度不公平,古代也有部落這么認為,啟剛篡位時就有一些部落反對。但是這些認為世襲制不公平的部落聯盟,因為權力交接時產生內亂,被那些認為世襲制天經地義的部落聯盟消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且,同樣是為了使權力交接平穩,防止內亂,世襲制中的“兄終弟及制”、“選賢任能制”逐漸被淘汰,最后只剩下了權力繼承最為清晰的“長子繼承制”。直到現在,歐洲的王室都還在使用長子繼承,只不過為了體現男女平等,規定長女也算長子而已。
當一個部落聯盟有了固定的權力中心和穩定的權力交接制度時,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部落聯盟看做是一個國家了。
正因為這種“世襲皇權制度”使一個國家有了穩固的權力中心,那么這個國家就有了對其他部族的消化能力,能夠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隨著吸收的部落增多,國家的兵力也就跟著變強,擴張的速度就會越快。
但是,隨著疆域擴大,國家遇到的敵人也越來越強,最終有強大的國家阻止了帝國的擴張,就會在邊境線長形成對峙。而這時軍隊規模變得非常巨大,戰區的糧食滿足不了軍隊的消耗,國家就需要分散人力進行產糧和后勤工作。
而且,由于戰爭的不確定性,國家必須投入兵力防守國家邊界,那么職業兵也就取代了全民皆兵。為了保衛國家的財富,執政者必須維持住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國家就變成了“收取稅收,然后雇傭士兵保衛政權”的組織。
但是皇權國家也存在自身的劣勢。在皇權國家,士兵是為了為了軍餉而打仗的,只能打順風仗,在傷亡很大時容易出現潰退,軍隊的戰斗意志不高。
但是部落聯盟往往是為了族群的存亡而戰斗,所以在人數優勢發揮不出來的環境中他們的戰斗力更加強悍,這就是羅馬帝國打不過日耳曼人,古代中國打不過游牧民族的原因。
打工仔怎么可能跟個體戶比拼奮斗逼精神,人家是拿工資的,付出的勞動和工資成正比我就干,不成正比我就不干,多簡單的事情。
秘境的問題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