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未來,決定于其能力背景,甚至個人是外貌帥氣,當年歸根到底,還是在于未來憧憬。
劉邦的目標指向的是一統天下,當皇帝!
所有有益于他實現這個目標的人他都親近,任何有益于實現這個目標的行為只要他知道就讓自己變成那個樣子。
鴻門宴前,范增曾經給項羽說,劉邦這個人貪財好色,但是他竟然能占據咸陽以后不拿錢也不玩女人,這個人的志向不小,要早早除掉。
范增的評價非常中肯!一個人可能一身都是毛病,但是他為了達到一個目標竟然可以約束自己,改變自己這樣的人非常可怕,因為他專注于自己的目標,甚至連維持“我”的固有形態都不在乎了。
這種人就像是水一樣,水從山上往大海流,一路向東,沒有任何東西能阻礙得了,因為它不惜改變自己的形態,改變自己的路線也要流過去。
看《史記》的時候,我們看到劉邦在咸陽皇宮里忘乎所以,蕭何一勸就立刻停止,看到他瞧不起韓信,蕭何一薦,他就拜韓信為大將軍。
看到他把尿撒到酈食其的帽子里,但是一旦酈食其提出可以幫他說服三晉他立刻禮上有嘉。這些例子簡直說都說不完,幾乎每次劉邦都要由著自己的性子亂鬧一番,但身邊有人分析了利弊之后,他馬上約束住自己。
很多人說劉邦是流氓地痞,也許劉邦的行事是很痞子氣,但是在重大的事情上他從來沒有含糊過。大家想一想,一個人行事如此痞子氣的人,為了實現目標能做到如此是多么可怕的事。
這就是范增看到的,事實證明范增確實不愧是哪個時期第一謀士。
對于野心來說,無論是誰,看到一片浩瀚的土地,偏巧還是與自己有著非常深的瓜葛的,那么最大的夢想,只怕就是拿下這里吧。
這是根植于王劍個人本身的思考。
不過,正在思考間,外面發生了變化。
就在那原本霧蒙蒙一片的空間之墻的位置,逐漸開始發生變化。
沒錯,逐漸稀薄的空間之墻,隨著逐漸消散,露出了后面的真實情況。
那邊也有道路和人!
一群人,身穿鎧甲,將自己全身裹在里面,幾乎不留縫隙,排著整齊隊列,朝這里走過來。
王劍忍住驚叫喝罵的沖動。
這……有問題啊。
不是說秘境沒有金屬礦嗎。
不是說秘境缺乏許多材料嗎。
為什么這些士兵的裝備如此豪華,如此武裝到牙齒?
而且,這些鎧甲上面,鏤刻了許多符咒,一看就是可以防護抵擋大量法術的東西,雖然在華國早已被拋棄落后了。
但是在缺乏重型武器的使團面前,幾乎就是大殺器啊。
不過,王劍還是搖搖頭:“既然這么明顯了,就不該是來挑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