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么,龍亦菲為什么被長輩們看重的原因所在了。
其他的大宗師,頂天了,如同野火燎原梁向儉一樣,成為一座隨時可以機動使用的大型火炮,隨心所欲,改變著戰術層面的一個個口子,事實上,梁向儉參與的戰斗,起碼針對獸海大軍的時候,都是走的站在后方雖然準備堵口子的預備隊。
有著大宗師坐鎮的陣地,穩如泰山。
其他的大宗師也大相徑庭。
但音波系的法術,雖然在初期并不顯眼,但隨著法力值的增強,對于法術的理解進步,可以使用的法術種類越來越多,逐漸可以成為掌控一場戰役,改寫一場戰爭結局的存在!
最關鍵的就在于,她不僅僅可以讓敵人毫無戰意,甚至是恐懼與膽怯,給予己方士兵安撫和壯膽,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戰斗的。
這就是戰術人才和戰略人才的區別吧。
等到漸漸讓一座城市被她的歌聲征服后,包括使團內部人在內,秘境的上層人物,起碼都努力掙脫龍亦菲的情緒影響,漸漸開始驚恐起來,一旦開戰,龍亦菲一人,幾乎就可以改寫最后結局!
這還僅僅是十八歲的時候,如果龍亦菲的成長繼續下去,漸漸影響范圍更加可怕,深度改寫人心,逐漸掌握人心,那個時候該怎么辦?
各種情緒復雜的蔓延開來,但隊伍的行進正在進行。
而相對的,全城或明或暗,屬于秘境的各種人物,他們的注意力,也自然是被吸引走了。
呂青衣卻是面色不佳起來,深知龍亦菲的實力自從上次一戰后,逐漸的開始深邃而強大起來,好似一片湖水,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么的深。
“好了,應該就是這里了。”
如果按照漢代長安城留下的資料,位于王宮附近的這座倉庫,東南西北都有重要建筑物的保護,隔開了許多外界的窺探,本身就非常安全。
按照記錄,這里既然是仿造了舊長安的布局,那么前方就該是儲備最重要物品的地方。
而如果資料沒錯,白帝秘境很可能就有那樣東西,而且目前來看,沒有被人發現真正的用途,那么……
此時此刻,想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使團內部,而自己讓龍亦菲出手幫忙遮掩這段時間,可不能耽誤……
呂青衣看著遠處的建筑物。
表面上,似乎沒有人守衛,但是,如果真的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那才是讓人瞧不起呢。
秘境的政治走向很有趣。
由于當年根本沒有多少儒生跟隨,所以白帝干脆自創了****的玩意兒,當然了,外人根本不知道,這是第幾代的白帝。
這幾乎和華國是不一樣的。
儒家是為了成就儒家,而不是以儒家的知識成就人。這樣儒家興盛的時候必然是人爬下去的時候。爬下去的人是不能弘道的。儒家造成的國民性也是虛偽的。為了適應各種外在的規矩而古意放棄真實的自我,這樣的國民性也不能挺立。沒有挺立的個體,就沒有挺立的群體。儒家恰恰是把挺立的個體看成是大逆不道的,這樣怎么會有挺立的群體呢?所以,一旦一種學術要成就自身,就必然要把人變成其對象,人成為學術的對象時,就要強制性地使人成為適合學術的人---標準化的人,君子。這樣人就從學術中倒下去了。
只有真正豐富的真實的人智慧的人才能弘道。而虛偽的人,唯命是從的人,唯唯諾諾的人怎么能弘道呢?儒家沒有塑造豐富的真實的人,而是塑造了虛偽的適合條條框框的人----君子。
偽君子。
君子以虛幻的想象力是不能弘道的。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弘道。而儒家恰恰是把人的真誠從學術架構中扭曲了。適合儒家思想的人無不會變成虛偽的人,所以虛偽的人不能弘道。
儒家沒有創建一個滿足人性的形而上的世界,這個世界盡管是虛擬的,但是正是這個世界充滿滿足人的自由和無限的想象力,才能有對世俗的超越,才能打破世俗的局限性。而儒家是把人全部封閉在一個世俗的世界中,即使是不好也無路可走。只能在各種世俗的規矩中亦步亦趨。儒家除了使人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別人的眼色之外,還有適應天理,這樣儒家不得不把人變成器---工具。
學術不能以人為本,不能給人自由,不能發展人,學術也會被不能發展的人所遏制。人就不能弘道。學術也不能弘人。儒家僅僅是為了君子的,這樣儒家就沒有盯著大眾的發展,沒有大眾的發展,小人不能成為君子,少數的君子也不能支持時代進步。儒家為了避免這樣的困境,就夸大君子的人格力量,以為以一種君子的半神半人的力量就可以力挽狂瀾,可以拯救時弊。這實際是不合實際的。儒學被獨尊之后,借助政治的力量更加壓制人的發展,這樣人就更加不能成為真正的君子,成為君子又要受到世俗的打擊和迫害。這樣學術和人兩敗俱傷。所以,學術不能立起人,人就不能立起學術。從歷代對儒家的批判看,儒家沒有發展真正的人,也沒有大面積的發展大眾,僅僅靠極少數的君子一代一代就萎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