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青衣自然知道,所謂的武庫,往往會有一間密室,存放著最機密最核心的法器等物,這是漢代時代就有的習慣。
但是,這種建筑布局和圖冊,往往在華國早已失散,沒有了記錄!
而呂青衣,卻好似逛自己家一樣,她穿梭在墻角和視線之外,躲避著那幾個偶爾會出現的人,漸漸朝前走著。
她回憶起之前的記錄,應該沒錯,王莽賜予小弟公孫述的那件鐵盒,看似沒什么用處,但畢竟也是重要的歷史遺物,那東西不是那么容易破壞或者廢舊,那么保存到現在是非常正常的。
呂青衣似乎很有信心一般,手中拿出一件寶物,眼前的景象一變,穿過院墻,可以看到人影。
這有些麻煩,但對于在這種大型建筑物內偷跑進屋,就簡單的很。
不過,似乎有些不對勁。
手持這法器,在她的眼中,即使隔著墻,人類身上的那種與法器共鳴的能量反應,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越是接近目標,活動的高大人影開始減少,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個個很小的身影一般的存在。
某種特別的物品?
隔著一道墻,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不過,代表著成人快捷的身影早已離開了。
這代表著安全嗎。
當然了,呂青衣不可能去挑戰正門,誰知道那里有多少禁制,多少陷阱?
涉及到武庫這種地方啊。
武庫是什么地方?
在中國古代,多多少少次造反,都是以武庫為目標核心的。
原因很簡單,哪怕是軍隊,平時武器也是要上繳裝備在武庫的吧。
比如歷史上,三國時代末期,司馬懿攛掇曹魏政權,第一個直撲的地方是哪里?
武庫。
說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民風最尚武的大一統朝代也不為過,衛太子政變,由于沒有兵權,衛太子打開武庫武裝動員長安市民作戰,和戰力強悍的禁衛軍激戰五天,放今天就是,希拉里控制了華盛頓,打開了國民警衛隊軍火庫,一幫華盛頓市民開著坦克裝甲車防空車,拿著什么M4,什么火箭筒,什么毒刺,和前來圍剿的海軍陸戰隊激戰一個多禮拜,最后還是雙方血流成河。
漢高祖在平定項羽南面稱帝后,先都洛陽,而后聽從婁敬、張良的“入都關中”建議,暫都櫟陽,此時是高祖五年五月,高祖七年二月“至長安。長樂宮成。”在新王朝建立后建都遷都的緊迫形態下,自當是應首先修建皇帝的辦公居住和朝政之所,即作為皇宮和政治中心的長樂宮,而后又增之未央宮,東闕和北闕是宮殿門前的望樓,武庫是儲存兵器之處,太倉是儲存谷物糧食之所,滿足了皇宮的物資需要和安全需求。
漢承秦制。漢初長安城所修的的長樂宮和未央宮以秦的離宮為基礎。“秦咸陽城以渭水為軸心,南北擴展,是沒有環繞咸陽城的城墻的,從雍城到咸陽,秦國都城一直采用了一種‘非城郭制’的格局,并對漢代國都的城市布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是,秦漢之后的中國首都已經不再是一個貴族領地的核心,而是統治整個中國(至少是半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基地,皇帝不可能靠少數私人衛士控制天下。要是丟了外城的人口和各種機關,很難想象皇帝可以靠宮殿要塞固守待援,梁武帝困死臺城就是最好的反例。所以,盡管新首都的面積遠遠超出了商周王城,盡管中國歷史上就沒修過這么宏大的城市,皇帝還是下令修建首都城墻,而且要修的比以前所有的城墻更高大,更堅固。
知道古代政變優先級嗎。
武器》截斷政令》政令中樞》軍隊。
呂青衣搖了搖頭,深吸口氣,線索應該就在這里了。
要知道,武庫歷來就是藏這些東西的。
漢代三寶,傳國玉璽不知所蹤,劉邦的斬蛇劍被焚毀,地點其實就在武庫。
斬蛇劍,又名赤霄劍,以被漢高祖劉邦持有、用以斬殺象征了秦朝國運的白帝之子白蛇而廣為人知。
歷史上有人懷疑,所謂的白蛇是某種奇異動物。
這斬蛇劍和傳國玉璽一樣被作為漢朝歷代皇帝的象征啊。
呂青衣只能在史書上找到這樣的片段。
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時華見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