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王爺是皇帝的弟弟,太后的小兒子,皇帝體弱多病,而他那幾個兒子,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五歲,因此上至衛國太后,下至衛國大臣,甚至太后的幾個兄弟侄子,人人都看好那個王爺繼承皇位。
她也是這樣想的,甚至還找了一個和她臉型和眼睛都很像的人,做她的丫鬟,晚上扮成她的模樣侍寢,至于為什么那個王爺始終沒有發現,他的愛妾臉上涂著東西,媚兒就不知道了。我聽到這里,心下真是說不出的慚愧,那個王爺傻乎乎的,始終沒有發現床邊人是別人假扮的,我何嘗不是這樣。
她在王府待了將近兩年,那個丫鬟還代她生下了一個兒子。兒子剛出滿月,皇帝老兒和太后都生了場病,帶著兩個也染上了病的皇子,離開了長安,去別宮養病了。
有一日那個王爺的親信來報,說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誣陷王爺,說王爺一直想當皇帝,就用巫蠱之術詛咒皇帝,如今詛咒應驗,皇帝才生了這場大病。皇帝信以為真,準備偷偷返回長安。如今太后還在別宮養病,皇帝獨自回到長安,沒有太后阻攔,不知皇帝會怎么對付王爺,他請王爺早做打算。
那個王爺的一個門客跟他說,自古以來,巫蠱之術就是宮中大忌,一旦和這東西扯上關系,就算是皇帝的親生兒女,照樣滿門抄斬。何況這東西向來說不清楚,皇帝認為王爺做了這件事,就算王爺每天早上照常梳頭發,皇帝都認為王爺是用斷掉的頭發詛咒他暴斃,皇帝認為王爺不會做這件事,就算王爺天天捧著巫蠱小人去見皇帝,皇帝也只會認為王爺童心未泯,喜歡木頭人。
如今朝野上下,誰人不知太后希望皇帝立王爺為皇太弟。可是太后疼愛幺兒,想要將這世上最好的東西給王爺,皇帝也有兒子,難道他就不疼愛兒子,不想把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兒子嗎
從前太后幾次逼迫皇帝立王爺為皇太弟,皇帝始終假借諸般借口搪塞過去,顯然是不想將皇位傳給王爺。因此他認為,這件事根本不是那個近臣想要誣陷王爺,而是皇帝授意那個近臣誣陷王爺。一旦罪名坐實了,無論太后如何疼愛王爺,最多只能保下王爺的性命,至于立王爺為皇太弟,那是絕無可能了。
那王爺覺得那個門客說的真有道理,加上他手握兵權,太后的人也都聽他的,當晚就以收到皇帝密旨為名,說是丹國和西泥國找了數百個武功高強、精通易容的奸細,命他們殺死衛國的高官,然后扮成他們的模樣,混入軍隊之中,因此長安城所有官員,今晚都得去城南別宮,誰沒有去,就說明他是奸細。
待得那些官員到齊之后,那王爺的手下出其不意地將別宮團團圍住,逼迫他們做出選擇,是要死,還是要活。那幾個不肯歸順他的,都被他殺死了,肯歸順他的,都寫下了血書,發誓效忠于他。
那王爺控制住長安城,將軍中將領都換成了自己的心腹,將那幾個還在京城的皇子通通殺了,萬事俱備,就等著皇帝老兒回京。沒過幾天,皇帝老兒回到京城,他立即命令屬下活捉皇帝老兒。
那王爺以為皇帝老兒是輕裝回京,哪里想到皇帝老兒身后跟著將近十萬大軍,雙方一番拼殺,那些長安城的官員都背叛了他,他的大軍被殺的曳甲丟盔,落荒而逃,他自己也死在了亂兵之中。
皇帝老兒傷心幾個兒子的死,下令要將那王爺滿門抄斬。她聽說這消息以后,連忙燒死了那個丫鬟,假裝自己已經為王爺殉情了,然后逃出王府。后來聽說太后向皇帝老兒苦苦哀求,皇帝老兒網開一面,只處死了那王爺年過十歲的幾個兒子,一共有八個還是九個,說他們可能參與了這件事,還將那個王爺這一支削除宗籍。
她氣不過,仗著她待在王府的時候,不能出王府,沒人認識她,于是稍稍修改容貌,以秀女的身份,進了皇宮。”
王憐花念到這里,忍不住感慨道“她還真能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