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匹和糧食這不用吩咐,古代這些是可以當貨幣用的硬通貨,出門自然也得帶足,他們出行光兵勇就幾百號人,府里的存糧大部分是要帶走的。
“京郊幾個莊子里的存糧就先放莊子里吧,長安這些鋪面也都維持現狀。”時知看著賬面,心里感嘆幸虧崔家大祖房還有一部分產業在族地,不然真要離開真是損失慘重。
不知道為啥,自從發覺自己在一本書里,時知的危機意識就開始爆發,她總覺得長公主怕已經開始惦記上她了,幸虧現在是國喪,長公主現在權柄也不太穩,她還有時間去準備跑路。
“書要不要帶啊,崔家這些書可都是寶貝。”崔教授實在有些不舍,但這書太多了,全帶走也不現實。
時知拿了幾個箱子“帶走最珍貴的孤本,其余的讓藏書樓的仆人在我們離開回到族地后分門別類整理,然后悄悄運回去。”
崔教授想想也是,他按照記憶把最珍貴的孤本找出來,裝了三個箱子,對比一整棟小樓的書,這著實不多。
府里的仆人,除了貼身伺候的,其余的帶誰都是崔大和阮媽媽調度的,崔家主原本就是個不愛管事兒的,家里這些瑣事他就沒管過,所以崔教授記憶里也不太清楚哪些好用,但好在崔大和阮媽媽給力,他們就姑且用著吧。
“回族地大概還要修修祖墳和祖宅,把莊子上最好的工匠帶一批,讓他們先啟程不用跟著大部隊一起走。”臨走前時知又加了一批人。
崔大估算著人數,這車馬恐怕還得準備些,不過這時候出遠門都是要好好準備的,崔家是大士族更得講究。
崔教授把貼身仆人崔守平留了下來“此番回祖地,大約來回得一年,長安這邊你留下看好門戶,這邊的消息也要及時傳回清河。”
崔守平是崔家世仆也是家主心腹,自然懇切應下。
“家主放心,老奴曉得厲害。”家主雖然不說,可這幾日家主和女郎做的事,他們老哥幾個也是有幾分明白的,長安怕是不好,家主帶女郎回祖地避避風頭也是好的。
從長安到清河郡快馬加鞭走大概要十多天,但他們人多東西也多,老老少少的慢悠悠坐馬車走那大概要走一個月。
今年冬天格外冷,他們走官道也得提前讓人把前路打點好,這時候就體現出世家的好處來了,崔家在這一路都是有些產業的,莊子也有些,除了驛站還有別的歇腳的地方,沿途官府還會給各種方便。
時知把地圖拿出來都標注好了,每天走多遠在哪里歇腳都是有數的,崔大已經讓一隊人提前把落腳的地方收拾妥當了。
到了出門的日子,崔家一大清早就等在城門口了,門一開十幾輛車馬就排成一隊出了城。
出了長安城不遠,從莊子上來的另十幾輛車馬也匯合了,這是從莊子上帶的糧食布匹還有一些作坊產的生活必備物品,一出城三百兵勇就把崔氏的族徽大旗抗上了,這東西不僅代表身份,它還能讓一路上太平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