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她放棄崔氏,否則只要崔氏答應和她聯盟,那就做實了流言,她其實也不怕流言怎么說她,可她清楚世家最重名聲,事情要失控了
果然這個“流言”從長安傳到清河郡時,崔氏族老幾乎都要去祠堂以死謝罪了,他們覺得崔家幾百年清譽真要被長公主給毀了
崔教授把族老勸回去,并且立即上書陛下陳情,絕對不可能接受聯姻,如果陛下和長公主不答應,他就帶著孫女抹脖子,絕對不可能讓崔氏蒙羞。
族老又哭了一場,表示他們也絕對不會接受長公主的威逼利誘,要是真讓家主與灶女蒙羞,那闔族耆老就一起去長安城一頭撞死。
原本族里其實有些人還真動了搭上長公主這條船的念頭,甚至覺得把灶女拿出去聯姻,再換個繼承人就好,也許這正是他們旁支的機會。
當然了這個方法不能拿出來說,也不是所有族人都同意,可惜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崔氏如今陷入“貪慕富貴”流言中,最重要的是自證清白
崔教授的陳情折子是快馬加鞭送到長安的,并且他還給所有長安的故舊捎去了信。
折子和信大概意思差不多,他覺得自己是個罪人,身為臣子他不能為君分憂,身為宗子卻沒有傳承好血脈,身為家主卻沒振興家族,身為祖父卻讓孫女陷入流言,要不是孫女年幼失怙,他早就應該以死謝罪了。
然后后面又開始自證,說他無心仕途,回老家也是這個原因,只想耕讀傳家,養大孫女,最近聽聞陛下和長公主惦念他派人探望,他愧疚難當,又聽聞探望他的人生病了就更愧疚了,他崔清于國于家都沒半寸功績當不得貴人們的關懷,若是禁軍真出了什么事,那他也只有以死謝罪了。
同時最后又表示,他身上的三品官身也請陛下收回去吧,萬萬不能因為他而讓長公主被人攻擊,他崔氏一族絕對不可能也不敢有這樣的想法,以后誰要再說給他加官那他就一頭碰死,誰要說拿他一族灶女換取富貴,他一族也沒臉活了,打算一起在祖先面前謝罪。
反正那意思,誰再給他加官給他孫女說媒拉線他就去死,崔氏一族也一起死,這是生死大仇
崔教授的折子上了沒多久,清河崔氏其他五房的折子也來了,那意思一樣,清河崔氏六房同氣連枝,大祖房受辱那就是整個清河崔氏受辱,他們請求陛下找出傳流言的幕后黑手,還清河崔氏一族清白。
皇帝被他小姑架空,但發圣旨他還是知道的,他也不愿意他小姑和世家聯姻,所以崔家的請求和他的利益不謀而合。
崔家其他五房原本也是觀望,但一聽到長公主和崔氏的流言就知道不好,別人可不知道崔家分六房,老百姓眼里他們是一家,權貴眼里世家更是一個整體
其他頂級世家也給大祖房背書,在朝中擔任職務的紛紛上書,說崔太常一輩子都有名士之風,崔氏也是士人楷模,萬萬不能讓流言污了名門。
惠嘉長公主心里的火壓不下去,但還是要控制表面情緒,她知道這是“陽謀”,把利益交換放到明面時所有人都不會接受,每個人都要有一層虛偽的面紗,現在有人把這面紗揭開了,她所有的打算都不能放出去了。
如果固執己見,那就是與所有世家為敵,不說她沒有這個力量,就算有圖什么呢想把崔氏大祖房收為己用不也是為了拉攏世家這一招是她敗了。
可她不明白,這次是輸給了誰禁軍疫病開始,長安城里就仿佛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翻云覆雨,她想過所有政敵,可卻沒有確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