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知個頭小又不會說話變聲,所以她是不打算讓那些人見到她的,出了山谷她就帶人回了他們藏身的樹林坐回馬車等消息。
等到半夜白雀才帶人回來復命,“都送出去了”
白雀搖頭“民夫都送走了,但那些工匠都不敢離開,看屬下不傷人性命有幾個大膽的甚至求屬下收留他們。”
“這是怎么話說的,他們為什么不回家”時知不是很明白。
白雀想到主子雖然聰明但年紀還小,對于賤籍了解怕是不多“屬下在放這些人時告訴他們皇陵早修完了,劉家也獲罪被抄家了,想要活命就絕對不能告訴任何人這幾年沒去皇陵而是給劉家干差事,劉家犯了謀逆大罪,這山谷里干的也是見不得光的事兒,不想跟著抄家滅族的都要把這里忘了。”
那些工匠和民夫聽了后果然嚇得不輕,白雀無奈的道“那些民夫還好,雖然說不了話但都是有家可回的,可這些工匠都是劉家私人養的賤籍匠人,他們的身契都在劉家,劉家被抄家流放他們回去就只有被沒入官府,因為是匠籍沒入官府不會被發賣多半會被送到邊關修長城。”
聽到這里大體都明白了,這是走投無路后看到白雀他們不像壞人,就想投靠了,不得不說這些人也不笨。
時知稍微考慮了下,想到貓耳山的工事就同意了“你跟他們說,跟著咱們也可以,但除了死不了可沒什么好處,以后都要住在山里哪里也去不了,若是后悔了敢逃跑那必然有比去修長城痛苦百倍的手段等著他們。”
這五十個人應該可以幫著白雀更快把基地建好,可后續處理也有很多麻煩,時知打算先處理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意外收了五十個建筑工匠并沒有讓時知多高興,反而心里越發沉重,她更清晰的感受了“人命賤如草”這句話的分量。
多帶了五十人回程計劃就要改變一下,白雀讓十名手下分批把工匠帶回貓耳山,他帶著剩下的人護送時知回清河。
臨走前時知吩咐下去“留幾個人盯著這附近的情況,要是那些兵士敢作亂或者危害百姓,就直接報官說這里有山匪,要是他們自己散去也別多管。”
這里有東西的事肯定會走漏出去,但他們這次沒露出行跡,就連白雀他們審問時的口音都是蜀地的,別人聯想不到崔氏。
甚至那些捆人的麻繩都是時知讓白雀弄得最常見的貨,這是特意留給有心人的“痕跡”,保準讓追查的人“閑不住,找不出”。
時知回到清河時,崔教授去莊子上還沒回來,今年小麥和棉花的培育都到了關鍵時刻,他恨不得自己都住地里了。
今年“神農六號”是用去年耕種后收獲的種子培育種植的,沒一粒麥種都是崔教授帶著挑選出的農人在地里親自挑選出的麥穗產的。
今年才是真正考驗出,“神農六號”麥是否真正適合在這個世界安家落戶的關鍵。雖然去年一切順利而且收獲的麥子崔教授也觀察了,但今年是驗證它的第二關。
棉花其實在這個世界也有,但因為它漂亮的花朵和種子,如今正待在權貴們的后花園當景觀植物呢。
崔教授把這個時代的棉花和農科院的棉花分別規劃了塊地種植,這一塊他更要用心研究,本土棉花沒經過真正的馴化,農科院的棉花為了抵抗現代病蟲害專門培育的,但也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這都得觀察。
時知回來不多久,崔教授就接到信兒了,他連忙趕了回來,最近在莊子上一直心神不寧,看到孫女全須全尾回來總算放心了。
時知把在氓山的發生的事情大體給爺爺講了下,然后又和爺爺去空間把那些金子和鎧甲兵械歸置了下,金子時知打算讓家里的銀匠重新融了再用。
崔教授這個身子干農活干的最近力氣都變大了“這些兵械之類的東西先別拿出來,等過幾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