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的北方莊子都是有火墻還有爐子,但大部分窮人家屋子都是茅草屋,又怎么建的起火墻
時知以前我其實也沒住過火炕,她只是在農家樂見過,當時也只是坐了坐,但大體原理她還是知道的,無非就是用鍋灶燒火超生的熱煙傳遞熱量把土炕加熱,炕的另一邊墻留出排煙的通道也就是煙筒。
時知把這個想法跟懂建筑的工匠說了,并且畫了個建筑圖,火墻和火炕的原理接近,這個沒有太大技巧,匠人們很快就弄出來了。
火炕雖然技巧不大,但它的作用卻是有眼睛的人都能明白,時知讓崔家各大農莊住人的屋舍都開始安排修火炕,然后讓莊子上的農人學,學會了后回去自己家修,農人的家是沒有火墻的,冬天要是太冷也會凍死人。
但崔教授和時知過來后就沒發生過凍死人的情況了。
每天冬天崔教授都會讓人給農人發木棉棉衣,如果天太冷還會給一些木炭過冬,總之能熬過去。
火炕又叫土炕,原料就是泥土和著草料就可以做,成本約等于無,技術也不難,普通會干活的農人就能學會,所以推廣起來一點困難都沒有。
這個時代早已經有了鐵鍋,時知教了兩個版本一是帶著灶頭的,另一種是燒火口在墻邊不帶灶頭的,有鐵鍋的可以支起灶頭,做個飯的柴火和功夫就能把炕燒熱了,取暖成本也很低,農人看到后哪有不學得這是活命的寶貝
時知告訴莊子的管事不管是不是崔家的農人佃戶都免費教,他們學會了愿意教給別人或者當成手藝給別人家砌炕掙點辛苦錢也不用管。
吩咐下去后時知就打算把火炕技術帶去貓耳山了,明年要把那些孩子帶入山中,山中冬日寒冷難耐,大人還可以挺一挺,可在這個醫療條件堪憂的年代小孩子很容易夭折。
她既然接手了這些孩子,那起碼把溫飽要解決好了,趁現在修房子還沒結束,剛好去一趟。
為了減少外人注意力,時知并沒有打算和運送物資的隊伍一起出發。
她身邊有兩名留守的死士負責消息傳遞這次去貓耳山時知就由這兩人護送,騎快馬兩天也就到了。
她這次準備了足夠的糧食還有各種生活物資給貓耳山,運送物資的隊伍不會一開始就把目的地定在貓耳山,他們會在把東西運出清河后利用暗裝分批以各種明目把東西運去貓耳山。
時知從貓耳山回來后,可能這批物資才能到山里,
時知如今的騎術已經很精湛了,她每天都要騎馬射箭練習,就是為了以后出門更方便,畢竟坐馬車趕路沒騎馬快。
到了貓耳山,三人也沒多做休息,馬匹放在了附近的暗樁那里,這是白雀帶人新成立的,崔氏農莊里人多眼雜不適合他們中轉物資和傳遞消息,有這個暗樁就方便多了。
三人在暗樁的住處修整一夜,第二天天蒙蒙亮死士飛鷂就提前進山報信去了,這次來的突然沒有提前給白雀消息,時知這次過來并沒給白雀等人具體時間,時知實在是不想影響工事進度,所以到了后才讓飛鷂去傳遞消息。
時知和另外一名死士靈猴在后面走,時知沒他們的功夫走起來必然慢,而她這次的確也不著急,上次那么趕是因為她著急,這次完全不必走得那么累人。
慢慢悠悠走了半日才爬過一個山頭,時知就表示想歇一歇“靈猴,前面我記得有片野梨樹”
靈猴點頭“女郎記得不錯,離這里大約有二里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