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么早不動搖晚不動搖,偏偏遠在這個時候”時知并沒有放過他們,連續發問。
“這莫非鄭氏想要謀劃什么”
時知循循善誘問道“我與慕容氏有三月之約,如今才過去兩個月,流言卻在此時出現,他們能謀劃什么”
“雷火不足,慕容氏一旦離開,襄云很有可能就會再次陷入危機,他們是想讓咱們提前自亂陣腳陷入憂慮”
“兩次攻城鄭氏不但沒成功,反而付出了慘痛代價,他們的必定軍心不穩,若是此刻冀州自己騷亂起來,那么這消息再傳回晉州,他們的士氣會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振作。”
時知聽著這幾番見解點了點頭道“很好,那你們覺得此刻冀州該如何應對”
“末將這就回去穩定麾下將士們的情緒,在鄭氏再次攻城前抓緊訓練。”
“末將也立刻回去。”
“末將告退”
時知送走眾人長長吐了一口氣,崔氏的將領培養還有地磨呢。
不過如今看來也不是完全沒救,他們自己愿意上進才行啊。
剛才他們說的其實都對,只不過還是沒說在最重要的點子上,流言為何是在這個時間點出現
因為提早戳破這件事卻不能立即進攻,那么作用就會大大降低,如今慕容氏撤軍時間還有不到一個月,崔氏軍中突然聽到這個消息必定會比一兩個月前聽到更加慌亂。
“鄭氏或許不會等慕容氏撤兵后再進攻,馬上再派一批人去查探晉州所有方向的調兵情況。”
時知總覺得鄭濂不會乖乖坐著等她做足準備再等手,慕容氏這一萬人是讓他忌憚但卻不會嚇破膽子。
果然不久后傳來消息,冀州從秦州、甘州兩地又調來三萬人馬,正在全力往南歷城方向集結。
南歷在冀州六座城池最南邊兒,與襄云距離也最遠,若是鄭氏全力進攻南歷,慕容氏這支軍隊到時候都來不及過去支援。
“讓慕容氏的軍隊火速去桃源郡守著,桃源在防線中間位置,若是兩頭救援都來得及。”時知最終還是決定采取最保險的方式。
看著新畫的防御圖,時知又接著道“讓桐州西邊駐守的五千人立刻來襄云增援,暫時少五千人對桐州應該也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