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時知此刻卻感到很苦逼,原本她是不住家主府很久了,一時不方便跟火器制作進度,再來就是為了躲那些催婚的族老。
因為她遲遲拖著不成婚,在眾人眼中如今已經是二十有一的“大齡剩女”,族老們一見到她或者崔教授就哭,這事兒上就連崔靜海和崔汶都和族老統一陣線。
柳京一家上門時知和崔教授回來住的這些日子,崔靜海幾乎天天堵在崔教授院子里跟他聊“人生”。
最后時知實在沒沒招了,就想著溜回莊園,但她和崔教授可以溜卻不好把柳京一家子扔在家主府,如今四郎也跟著父母去了崔靜海分出去的那宅院居住,家主府是徹底“空了”。
所以時知跑路之前,還是得考慮怎么徹底安置這個舅爺爺一家的事。
然后她就想到了知微書院,自從天下大亂后,知微書院一多半世家子都已經回家,留下的多是桐州本地世家的一些學子,知微書院在崔氏掌控住桐州后自然又歸崔氏管。
柳京原本就醉心著書教學,把知微書院交給他似乎也不錯。
“去知微書院”柳京聽到侄孫女的提議后嗓門都忍不住有些提高,沒辦法英才書院與知微書院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太高,尤其是知微書院在世家子心里就更高了。
時知不好意思道“不瞞舅祖父,自從這世道亂起來后,知微書院的師生日漸減少,前些日子許山長也提出辭呈,如今書院山長一職空缺,孫女若不是沒法子也不會求到您面前。”
柳京聽了后卻一點都沒有嫌棄知微書院衰落了,再怎么衰落那也是“知微書院”
他最后還不放心的問一句“真是讓我當山長啊”
據他所知,崔氏還是有幾個學問不錯的老家伙也可以勝任的,之前大家分散各地,但戰亂一起崔氏大祖房的族人大多就都跑回清河或者桐州居住。
時知可不想再讓大祖房深入摻合知微書院的事,這些日子她看出這個舅爺爺是個心思通透的才敢把這件事托付給他。
所以時知還是把自己的想法點明,她鄭重道“如今天下局勢未明,孫女覺得選材培養不應該再拘泥于門第之見。”
柳京聽了這話有些詫異“你可知這是要地動山搖的。”
時知反問道“難道柳氏和王氏這兩場禍事還不能讓咱們清醒嗎”
亂世之中,世家沒落已成定局。
柳京聽了這話沉默半響,最后嘆道“也罷,學圣人之言本就不該拘泥于什么出身,蠅營狗茍一生,也不過是鏡花水月、徒勞一場。”
時知輕聲道“所謂不破不立,知微書院以后能不能傳承得以延續就看舅祖父了。”
柳京帶著一家子沒幾天就去了濟陽,時知安排人過去給他撐場子,雖說如今桐州地界上大概也沒有別人能不給崔氏面子,但也要防止有些頑固不化的守著過去不肯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