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也曾勝乾坤,豈能甘為人下臣
時知知道齊彬不會屈從別人,原著中荀延不是沒有招攬過他,但他還是選擇死戰到底。
唏噓完一代梟雄的結局,時知立刻吩咐下去“江南的防御工事再加強,荀氏不會止步閔州就滿足。”
如今東南與西南盡歸荀氏,攻下閔州這最后一塊拼圖,九州之地就都牢牢握在荀延手里了。
沒了齊彬這個緩沖,崔氏與荀氏也即將直接對局。
時知此刻最理智的選擇就拉一方打一方,但她和鄭氏曾經的過往,讓聯鄭滅荀這件事,絕無可能有機會發生,那么久只剩另一個選擇聯荀滅鄭。
可這個也只是理想狀態下的選擇,她想拉荀延就能拉嗎萬一荀延覺得崔氏的威脅性更大,要先除去崔氏呢
當然時知擔憂的事,也正是鄭濂與荀延擔憂的,一種微妙的平衡局面在他們之間形成,反而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時間又過去幾個月,湖州的徐山徹底被崔氏大軍解決,整個湖州嵌入崔氏的版圖。
三足鼎立的局面終于正式形成,三方都在小心翼翼對待這種詭異而又微妙的平衡。
這離大良滅國已經過去七年,所有人都知道新的王朝以后若無意外就要在崔、鄭、荀這三家產生。
只不過到底會是哪一家卻不好定論,很多想要選擇其一、謀個前程的人都在評估這三家的實力。
鄭氏底蘊深厚且獲得了最多世家的支持,其家族子弟也是能人輩出,劣勢是占據的位置卻不如其他兩家優越。
荀氏用兵如神、驍勇善戰,身邊還有一幫能力卓越的文臣武將輔佐,占據地盤最多,缺點是出身底蘊略遜其他兩家。
崔氏火炮威力強大彌補了軍事實力的不足,并且極其擅長經營,財力雄厚。但他家除了缺將才,子嗣也稀薄,領頭人是個女郎,內部穩定存在極大危機,讓很多人把崔氏刨除在外,畢竟乾坤豈能顛倒
評估來評估去,鄭氏和荀氏的未來似乎更被人看好,雖然崔氏有良種、火炮這些優勢,可他家繼承權不穩定,領頭人還是未婚女郎這些問題讓很多人都看到崔氏背后的巨大危機。
在家天下繼承的成為主流政治思想的環境中,崔氏的繼承問題不解決,如今的一切繁華不過就是過眼云煙、曇花一現。
時知自己當然也知道,她此刻是行走在刀尖之上,但她必須穩住,現在才是真正考驗降臨的時刻。
這段時間,荀氏、鄭氏都在招攬人才,崔氏自然也不會落后,可上門投靠的人寥寥無幾,哪怕崔氏擁有匯集天下大部分文運的江南。
可那些人寧可歸隱在野或者偷偷離開,也不愿意投入崔氏門下,時知知道這里絕大部分原因就是她這個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