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青云軍與荀氏駐軍在蜀州與甘州邊界線發生摩擦,爆發幾場小規模戰役,而后雖然被鎮壓,但雙方氣氛已經到劍拔弩張,后有全國各地大批儒生遞“請愿書”,甚至已經儒生在各州府“跪請”幾日。
最終崔氏與荀氏接了這“請愿書”,雙方定好在平州和談,然而等兩家使團抵達時,荀氏當家人也在平州露了面,觀望事態的眾人心底不由更對此次和談產生信心。
可眾人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會面”,完全是荀氏單方面決定,之前討論“和談”事項時并沒有要雙方首腦見面這一項。
崔氏此刻已經是被架在火上,“和談”只進行個開始雙方就談不下去了。
“荀氏這是想把屎盆子都扣到我崔氏頭上”
魯一高負責這次“和談”的安保警戒,但他此刻已經是怒火中燒,別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們這些軍中人還不清楚
誰都能看出來荀氏不是不想開戰,他們只不過是想拖延時間在找克制火炮的法子,荀氏這一年在云州匯集那么多奇人異士真當崔氏是瞎了
前些日子雙方起摩擦,雖說誰都沒占到大便宜,可那些酸儒突然大規模聚集請愿,這事兒前后腳發生得太迅速也太理所應當,要說沒人有預謀的推動誰信
荀氏為了這“和談”可謂是煞費苦心,達到目的還不算,竟然臨了還擺了他們一道,明知女郎去了江南,荀延卻在此刻悄摸摸跑來了平州
這是想讓所有人覺得荀氏才是那個顧全大局、委屈求全的一方
崔氏特使也是氣得不行,可如今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他們必須得想法子應對。
平州漢云城
柳氏一族的宅院如今已經空曠,柳氏叛出荀氏投靠鄭氏后就從蜀州回了平州漢云城,只不過剛回沒多久鄭氏就覆滅,柳氏一族最終四散逃去。
柳氏一族的宅院靠揚子江南岸而建,崔、荀兩家瓜分平州后,這些宅院就入了荀氏手中,而荀延此刻就住在曾經的柳氏家主府而今的荀氏別院中。
這次“和談”是他一力促成,自然要親自到場以示“誠意”。
趙五娘此次也跟隨荀延到了平州,她此刻一邊烹茶一邊欣賞著園中景致,世事難料誰能想到她竟然有朝一日會住到這柳氏家主府,何其諷刺啊
今日是立冬,地處南北交匯之地習俗卻自成一體,立冬日平州百姓會習慣送些雞鴨給親朋,只不過自從平州被崔、荀兩家劃江而治,靠近揚子江兩岸的平州百姓親戚走動就沒那么方便。
前幾個月荀氏下令戒嚴,南岸就連下江打漁都被禁了,崔氏雖然沒有明確下令,但對江上往來船只排查越來越嚴格,一股風雨欲來的壓抑感縈繞在整個平州上空。
掛著崔、荀旗幟的官船每日都在江上巡邏,哪怕水流湍急處依舊可見巡航的船只在江面頻繁出現。
只是不知為何,南岸這幾日又突然放寬了禁令,過江的渡船前幾日接到府衙通知可以開船,聽說是崔、荀兩家要“和談”,平州南北兩岸這段時間亦可恢復通航。
一些鄉民聽到消息就想抓緊機會過江探親,說不準過些日子又要嚴起來,不趁這幾日去,到今年新年可能都沒機會再探親。
時知一行人輕裝簡行從江南一路快馬趕來,隔江遙望南岸的漢云城時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象,兩岸等待渡江的百姓排著長長的隊伍身上或背或抱著雞籠鴨籠,人間煙火氣莫過于此。
看到此情此景,時知心里原本被荀延這一頓騷操作惹起的火氣也消退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