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蔡他們組研發的耐旱品種,是專門為缺水少雨的地區準備的,但它有個缺點就是一旦遇到降水多的年景就容易生病,減產很嚴重甚至絕產。”
崔教授是下了很大決心才決定推廣玉米,他帶得農業培育學生已經七八十人。這糧種培育總算能說一句“后繼有人”,此時把玉米拿出來風險也能降低不少。
“我帶一些農科學員去靖州,軍營屯田種植,其實比在桐州更方便控制,那里氣候也更適合這個類型的種子。”時知此刻心里其實也沒那么有底,但她必須未雨綢繆,天災控制不好比戰爭帶來的后果更可怕。
靖州
時知這次來靖州組織軍營屯田動靜并不大,屯田養兵自古有之,不是什么稀罕事,崔氏這次除了規劃的地方偏僻些、防衛要求嚴格些并沒有特別的地方。
要說特別那大概是這種金燦燦的海外品種模樣很陌生,起碼負責耕種的士兵都沒有一個見過的。
“玉米這名字倒是貼切,看著怪稀罕人的。”
新莊家的習性大家雖然陌生,但其實并不難伺候,甚至大家感覺它的種植要求比那些清河的小麥和燕麥都要省事兒些。
這幾萬畝農田有四分之一種了這種新糧食,大家心里其實有些沒底,萬一這玩意兒在靖州這種干旱少雨的地方“水土不服”咋辦
時知此刻同樣有些虛,她倒不是擔心玉米“水土不服”,她是擔心它長勢太好
萬一產量太過驚人被傳得沒邊兒,那有些事情就不好控制,這玩意兒可不是在哪里都長得好能高產的,一不小心就會引發另一種形式的糧荒。
是年四月,云州荀氏祖地某日霞光萬道,世人驚嘆不已,不久西南五州等地皆出現祥瑞之兆。
荀氏遂宣布將在六月初九祭天告祖,承天之祜,新立國祚。
北方各州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情況,崔氏治下以并、晉、甘最為重要,而荀氏治下寧州更是近乎兩月滴雨未下。
時知看著這些的確,心里除了焦慮外還有一絲詭異感。
這些地方她沒記錯的話,原著里可全是鄭濂的地盤兒,這到底是什么運道啊
要看就要五月夏收,冀州、桐州和燕州雖然降雨比往年少可到底沒有太過嚴重,時知心里雖然還懸著,但情況總算比預估的好一些。
起碼現在她能有點富裕糧食賑災,等拖延到秋收,這些鬧災的地方說不定能自救。
因北方今年少雨酷熱,最近長安城內冰價暴漲,雖說荀氏目前決定不在長安立都,但這里畢竟曾經是權貴云集的地方,所以該享受的還是要享受。
因著過幾日就是荀氏的立國大典,最近長安主街道也開始張燈結彩,新朝建立自然要有普天同慶的氣象,荀氏治下所有大州府城市都是這樣準備。
“聽說到大典那日,還有恩惠要布施呢,也不知道會不會有糧食發。”
“做甚夢呢,前陣子寧州大旱,朝廷聽說要賑災,拿來的糧食發”
“這天怎么突然陰了,難不成要下雨”原本在樹蔭下納涼的幾個百姓忽而發現天一下子暗了起來。
“這這日頭是不是沒了一塊兒”
說話的人聲音都有些發顫,這到底是咋回事啊